在众多评价中,教师善于设计技能操作题(侧重于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无法拿捏形成性评价的量表设计(侧重评价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掌握形成性评价的正确运用之前,要让教师对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出台的《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的解读,从中了解具有可操作性的表现指标的描述要求。因此,本讲分以下两个方面对评价进行概述性的阐述:一、形成性评价对师生的益处1、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是否偏向,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通过评价来确定。通过评价,在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长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发展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最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评价的目标之一,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始终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服务。2、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标准》指出,课程是以提高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在评价上,我们要着重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剖析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反映学生信息化环境的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例如,对于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可以给予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来探索、研究,并对探索研究的结果给予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繁荣的方向,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3、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无论是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还是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学生发展的体现。当然,学生的交流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应得到和谐发展,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是课程评价所追求的最大化目标。因此,通过设置多元化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评价实施的一个基本策略。4、教学决策需要评价信息(1)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学生能力倾向测验、以往成绩的记录)(2)学生是否做好了接受下一阶段学习任务的准备?(对所需技能的预测、以往成绩的记录)(3)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自编的测验、课堂作业、提问、观察)(4)在满足基本要求后,学生的进步达到何种程度?(教师自编的测验、综合成就测验、课堂作业、提问、观察)(5)学生有哪类学录袋、学生咨询)(6)学生是否自我了解?(自我评定、学生会议)(7)怎样给学生适当的评定?(综合所有的评价信息)(8)我的教学效率如何?(成就测验、学生的评定、上级的评价)二、信息科技评价体系的内容全面评价是《标准》对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建构学生全面发展的信息科技课程评价体系,全面是首要问题。课程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左右着教学的方向、目标与价值取向,评价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从课程的各个要素中渗透新的评价理念,才能真正建构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纵观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都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获得发展,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在《标准》中,也明确地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即必要的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德育因素。因此,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必须包含这三个维度的
学科形成性评价表现指标的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