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俗文化之中外礼仪差异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文化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和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礼仪。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跨国交往的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越发明显,如果不了解西方的礼仪风俗和传统习惯,就有可能会引起误会,导致交际无法进行,因此,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势必要了解一些礼仪的差异。
一、见面礼仪的差异
1、见面的打招呼礼仪。打招呼是人际交往中最为平常的事情,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沟通心灵的方式,增进友谊的纽带,所以,绝对不能轻视和小看。见面时打招呼既表示亲切、友好,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招呼语的表达上,中国人大多使用一些涉及个人生活的语句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与关心
,例如:“你到哪里去?”、“ 你在忙什么?”。可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没有这种招呼语,因为在西方人看来诸如此类的事,是自己的隐私,他们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的私事。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者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他们认为打招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对方有进一步的交往,只不过是一种礼仪形式。
2、见面致意礼仪。见面礼仪是日常社交礼仪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礼仪,而握手礼是当今国际交往中运用最广泛、最频繁的一种致意礼仪。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下,握手的时机、握手的形式、握手的要领及握手的禁忌基本相同,其最大区别在于握手时伸手顺序的不同。从握手礼的实施顺序看,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方文化通常应遵循两个优先:即长者优先和女士优先。而西方文化着重强调的是女士优先,妇女在各种场合均应受到特别的尊重和照顾,因而在介绍时通常要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但16岁以下的女子没有这个优先权。除了握手礼,吻礼也是盛行于西方的一种见面致意礼节,包括亲吻礼、拥抱礼和吻手礼。这三种吻礼在日常交往中常用,但是在商务往来一般不使用,其中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流社会异性之间的一种最高层次的见面礼,适合于已婚女士。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1、餐具不同。中国人使用筷子,饭也是用碗盛,通常是圆桌,而西方人则是用盘子或碟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通常是长桌。
2、餐饮氛围不同。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相互让菜,劝酒,甚至不醉不归,为客人布菜,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而西方人在用餐时,讲究“4M”,即Menu:精美的菜单,Mood:迷人的气氛,Music:动听的音乐,Manners:优雅的进餐礼节。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礼。西餐实行分餐制,即便是有公菜,也会放一些公共餐具,此外,在西餐宴会上,人们是只祝酒不劝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的。
3、餐饮观念不同。中国人如果在家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荤素搭配,会准备满满一桌,并很谦虚地说
民俗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