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南方都市》北岛访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蚄节莇《南方都市报》薀肇蚁北岛访谈——《今天》的故事蒄聿蒀南方都市报:在采访黄锐的时候他曾经提到,《今天》的创办跟当时西单民主墙这个大背景有关,是这样吗?虿薇虿北岛:这还得从“西单民主墙”的形成过程说起。文革结束后,有很多外地人到北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仅在北京就有几十万人。国务院有个上访接待处,每天挤满了人,上访者大都露宿街头。那时长安街在西单地段北侧有一段灰色砖墙,成了上访者张贴申冤及个人诉求的大小字报园地,其中也有提出普遍政治与社会诉求的文章。到1978年底,一些非官方的报纸刊物开始出现(首先张贴在这墙上),其影响逐渐扩展到全国主要城市。这就是“西单民主墙运动”(简称“民主墙”)。膅肁袅在这些报纸刊物中,比较出名的有《四五论坛》、《北京之春》、《人权同盟》、《探索》、《今天》、《沃土》,还有青岛的《海浪花》、贵州的《启蒙》等。《今天》是最早出现在“西单民主墙”上的民刊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份文学刊物。它于1978年12月23日创刊,除了“民主墙“,同时张贴在北京的政府机构文化出版单位和大学。螇羆螄南方都市报:那时,政府对民主墙的态度是怎样的?羅膂薀北岛:邓小平最初是非常支持的。1978年11月某个晚上,一个加拿大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刚被邓小平接见后,来到“民主墙”。没有麦克风,他就通过人声一层层向外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邓小平说民主墙是个好东西”。我当时也在场。显然,民主墙最初得到官方某种程度的认可。大约在中越边界冲突后,邓小平对民主墙的态度完全变了,提出严厉的批评,于是民主墙被迁到月坛公园的指定地点,随即被关闭,而“民主墙”最终被拆除,就像被强行抹掉的一段历史记忆。它前后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膀莅袆南方都市报:当时民主墙每天都有很多人围观吗?蚅罿薇北岛:那是很壮观的场面,现在还可以找到当年人们围观手抄的老照片。那时都是靠手抄,抄大小字报和民间报刊,当然也包括《今天》在内。芈螅蒃南方都市报:就是说,《今天》的出现跟当时包括民主墙在内的整个政治、文化环境的宽松有很大的关系?蒆羁薀北岛:是的,《今天》问世无疑和国家的大气候有关。1976年是多事之秋:“四五运动”、唐山大地震、“三巨头”去世、“四人帮”被捕,最终是邓小平上台,推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从1978年下半年起,中国的政局明显得变得宽松多了。中国人是有特殊嗅觉的动物,任何微妙的变化闻都能闻出来,于是蠢蠢欲动。蚀蒈芇南方都市报:你当时跟芒克、黄锐提出创办《今天》,有什么具体的原因触动吗?袂肂羅北岛:这要说起来得追溯到北京的地下文学运动。六十年代后期,即红卫兵运动的高峰期就有人开始写诗了,比如食指(原名郭路生)。六十年代末,“上山下乡”运动把大家一下抛到了社会底层,生活的动荡加青春的苦闷,使年轻一代从书本和写作中寻找精神的出路。而食指的的风格正好与此契合,他的诗歌在全国范围内被广为传抄。蝿羇节那时候,每年冬天农闲,年轻人都纷纷回到北京,互相交换书籍,很多人开始写作,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文学文化沙龙。当时北京有一个比较大的沙龙,女主人徐浩渊是个传奇人物。“文革”期间,她曾装成乞丐到农村去了解农民的生活,又因反江青坐过两次牢。七十年代初,她周围聚集了一批诗人艺术家,包括依群彭刚等人,还有根子(原名岳重)多多、芒克,他们三个都是被称为“白洋淀诗派”的代表人物。蚂袀蚀类似的沙龙在北京不少。我所在的沙龙比较小,以我们三个同班同学为主,聚在一起读书讨论,交换作品。后来这些沙龙不断交错重组。比如,我通过刘羽认识了芒克,再通过芒克认识了彭刚,他是画家。就这样一圈一圈,大家串在一起。当年多多和芒克两人就像要交换决斗的手枪一样,每人年底要各自拿出一本诗集,看谁写得好。后来因受到警察的“围剿”,许多作品或遗失或被没收了。袇莇蚈南方都市报:就是说这种沙龙还是受到限制的?莃袁蚇北岛:何止受到限制,当时可得冒着危险,弄不好进大狱。徐浩渊的沙龙很早就被警察查抄了,她弟弟坐了牢。说到北京的地下沙龙,赵一凡是个重要人物。他父亲是文字改革文员会的头头之一。他从小瘫痪,才气过人,三岁读《红楼梦》,五岁读鲁迅,八岁就自己写书出版了。从他那里我们借到了很多“黄皮书”。还有他精力过人,什么都抄,很多地下文学作品因此幸存下来,后来得以发表在《今天》上。比如依群的诗,甚至连本人都没有了,是赵一凡提供的抄本。艿螆芅从1969年到1978年,经过近十年的准备期,地下文学趋向成熟,其中以诗歌的成就最高。地下也流传过不少小说,比如《九级浪》、《第四次慰问》、《当芙蓉花盛开的时候》等,和诗歌相比就显得弱多了。膃羂螀南方都市报:《今天》就在这些手抄本的基础上产生?莈膆聿北岛:记得有一次我跟彭刚、芒克喝酒时说过这样的话“

《南方都市》北岛访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行舟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