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曹雪芹诗学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早在清代,就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是枉然”的说法。有这样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小说家要把复杂的生活现象成功地描绘下来,组成广阔的时代画卷,这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在这一点上,曹雪芹的才能是非凡的,他能文会诗,工曲善画,博识多见,杂学旁收,三教九流,无所不晓。”[1]正是由于曹雪芹本身的多才多艺,决定了《红楼梦》的磅礴大气,绚丽多姿,而《红楼梦》里面的近二百首诗歌,则更是其中的明珠,其中许多优秀的篇章至今为人们吟诵不倦,有着其不同于唐诗宋词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邀请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为《枉凝眉》、《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红豆曲》、《晴雯歌》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谱上乐曲,由优秀女歌手陈力演唱,创下了当时唱片销售的一个奇迹,至今仍余音不衰。这是其他古典小说拍成电视剧所没有的,当然这和《红楼梦》诗歌的艺术魅力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红楼梦》,探讨曹雪芹的诗学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取法前贤立意第一 在《红楼梦》中,最典型、最集中地阐述诗歌创作观点的,莫若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薛蟠因调戏柳湘莲遭到痛打,躲到外面避羞,香菱搬到蘅芜院住,去见黛玉,有这样一段文字: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道诗,所以见了这样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在这一段对于诗歌创作方法的论述中,林黛玉集中地阐述了她关于诗歌创作声律、对仗、辞藻、立意等方面的观点:关于声律和对仗,黛玉认为是末事,也就是次要的,不是诗歌创作的主导因素,而词句的新奇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重要。不过这些毕竟还是诗歌创作表层的东西,黛玉提出诗歌创作最重要的还是立意,也就是诗歌的旨趣。在这里,诗歌的声律、对仗、词句和诗歌的立意说到底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关于二者孰主孰次的评论上,曹雪芹借小说中最有才华的林黛玉之口,提出了“不以词害意”的主张,把诗歌创作的立意摆在第一位,即要有诗人自己主观情感的创造性融入,才能使诗歌创作不落俗套。但是这种创造性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这里就有一个继承传统,向古人学习的问题。香菱因
曹雪芹诗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