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文职签劳务合同上海:公安文职制度现状及发展一、总体现状基本情况 。XX年,上海市公安局紧密结合警力现状与公安工作实际,在考察国外警务管理制度后,提出了通过使用文职人员释放非执法岗位警力的工作设想,并在反复论证基础上,初步形成上海公安机关文职制度实施方案。XX年初,市局党委在浦东分局试点启动文职制度。XX年,在全市公安机关全面推行。 。目前,上海公安机关共有17个分县局和21个市局直属单位配臵了文职人员。全局共有文职用人额度3610名,实有在岗3374人,其中市局机关1102人,占总数的%;各分县局2272人,占总数的%。文职队伍平均年龄31岁,其中30岁以下有2083人,占总数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3236人,占总数的%;中共党员468人,占总数的%。 。市局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将非执法职能剥离,确定了文职岗位职责范围。目前,设有一般文职岗位和高级文职岗位。一般文职分为技术保障、辅助管理、行政事务三大类35个岗位,分别承担科技设备维护及技术保障,对人财物进行辅助性管理,行政类事务性工作等职责任务。高级文职岗位4个,主要承担全局性科技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含量且不宜服务外包的工作任务。主要成效一是臵换民警下沉一线,缓解警力结构紧缺。推行文职制度以来,通过民警转岗和新增岗位使用文职人员双管齐下,推动了警力向基层实战部门下沉,优化了内部岗位分类和人员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警力紧缺的压力,有效盘活了现有警力资源。文职人员上岗8年来,全局近2200名民警臵换到一线执法岗位。同时,通过直接安排文职人员在“110”接线、指纹比对等非执法岗位上岗,节约警力1200余名。二是服务公安中心工作,务求辅助保障实效。近年来,围绕上海公安中心工作和世博会、世游赛等重大安保工作,文职人员立足岗位、辛勤工作,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保障作用。如,原先因警力紧缺而相对滞后的公安档案管理、信息库数据维护等基础工作,文职人员到岗后,得到迅速加强。特别是在XX年世博安保工作中,广大文职人员与公安干警并肩作战,在路况播报、信息资料采编、园区水域船艇驾驶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探索强化顶层设计,形成配套管理机制。对外加强协调沟通,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具有公安特色的人员招聘模式、薪酬水平与社会同类岗位中价位薪酬标准联动调整机制等一整套协同运作机制。对内建立符合公安队伍建设总体要求、贴近文职队伍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先后建立配套管理制度33项。二、当前制约文职制度深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法律保障尚显缺位,身份定位有待明确。目前,在国家人事制度层面,对公安文职制度尚缺乏必要的法律政策保障;在《公务员法》、《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等制度框架内,尚缺乏使用文职人员的法律规定。尽管有公安部门规章和一些地方性政策文件支撑,但文职人员身份定位仍未完全明确,加之公安执法工作的特殊敏感性,导致文职人员辅助执法工作的法律地位难以充分保障。队伍规模仍未到位,用工模式有待完善。一是仍存在较大的岗位缺口。在XX年市局组织的文职岗位设臵专题调研中,全局共有5000个岗位被确定为文职岗位,然而目前仅到位3610个,尚缺口1390个。二是文职制度用工模式有待探索完善。全国人大及本市相关职能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法规和文件,对劳务派遣“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此背景下,公安文职岗位作为常态性工作岗位,如何根据新的法规要求,继续维持目前劳务派遣用工的模式值得深入探究。现行的派遣制用工模式也导致文职人员职业身份认同模糊,影响了队伍凝聚力。在XX 年全局文职队伍思想状况调查中,有%的文职人员表示,派遣制用工模式直接影响了职业归属感。配套制度尚需完善,队伍凝聚力有待提升。一是公安机关内部制度与文职制度尚需更好地衔接匹配。与目前文职岗位不断拓展完善的进程相比,公安相关工作制度的调整滞后。比如,部分内部制度明确要求一些岗位以“公安民警”为主体,并相应设计了一系列以民警为主体的工作机制或工作流程,这阻碍了文职人员在相关岗位的拓展使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职制度的深入发展。二是“岗位制”管理的基础和理念尚需强化。公安文职制度的核心是“岗位制”。然而,近年来部分用人单位脱离文职岗位要求随意安排其他职责,甚至随意差遣文职人员。这些与“岗位制”管理相悖的做法,既违背文职制度实行行政机关岗位分类管理的初衷,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职人员的履职效率,限制了文职队伍职能的发挥。三是文职骨干力量的培育、使用和留人机制尚需探索。据统计,XX年上海公安文职离职人员中分别有51人、22人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合计占当年离职总数的%。该部分人员绝大多数是各单位、各岗位的业务骨干,他们的离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所在单位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文职岗位留不住骨干的问题较为突出。三、对策与建议科
公安文职签劳务合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