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补充材料:古诗中的节令 。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 下面这些诗歌都去除了作者和诗歌名,你能推断出每首诗写的是哪个节令吗? ,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春意腾芳菲。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雨花红半坠,烟树碧相依。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答案: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唐王驾《社日》) (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王安石《暮春》) (宋刘辰翁《西江月 新秋写兴》) 第四部分真题演练【2010年崇明区一模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鹧鸪天南宋•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释:①玉瀣:美酒。②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典。14、陆游字务观,号(1分)1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明自己居处环境的优美。B. 三、四两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动静行止无不惬意。C. “老却英雄似等闲”表达了词人“老骥伏枥”的壮志。D. 本词虽极写隐居之闲适,却难掩心中抑郁不平之气。16、画线句“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不超过80个字)答案:(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14、放翁(1分)15、C(3分)16、“贪啸傲”、“不妨随处”等词语刻画了一个旷达、随遇而安、任凭终老田园的词人形象,但“任衰残”等语句难掩抑郁和消沉之感。(4分)【2010年黄浦区一模卷】(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8分)柳梢青•春感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②。【注】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山林不仕。②“海上心情”,
高三古诗词鉴赏阅读(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