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冠脉支架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冠脉支架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包括: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
在我国,约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
北京、上海,、/10万。
冠心病的分型
分型依据:冠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
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有ST段压低,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心绞痛型冠心病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猝死型冠心病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
上述5种类型的冠心病可以合并出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所致。
临床表现: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30%。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静脉溶栓
实施方便,且不需要特殊器械和设备,其疗效肯定,再通率可达60%~80%
溶栓治疗有出血、低血压、过敏等副反应且仅限于治疗ST段抬高型心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PCI与药物溶栓相比,再通率、再通时间、残余狭窄等方面都有绝对优势
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单纯球囊扩张:心肌供血范围不大,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
定向性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
切割球囊
支架内再狭窄放射疗法
支架置入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1977年9月,美国医生Gruentzig成功地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1984年中国完成了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992年开始开展了冠状动脉支架术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PCI历经了PTCA时代、BMS(祼金属支架)时代,而进入了DES(药物洗脱支架)时代
2011年中国:%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2011年亚太10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的PCI例数总共912100例,5年平均增长达77%。中国为332992例
美国超过200万/年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
估计约5%患者于支架置入后1年内接受非心脏手术
PCI后再狭窄
定义:PCI后血管内径再狭窄≥50%,伴或不伴临床症状、不良心血管事件
PTCA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32-40%,BMS时为17-32%,DES时代为10%
主要原因:血管损伤后过度修复导致内膜增生,负性重构及弹性因缩
无有效的系统药物治疗方法抑制或治疗
冠脉支架血栓(ST)形成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脉支架最常见并发症
典型表现:PCI术后出现伴随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急性胸痛,冠脉造影可确诊
ST发生率:一个月内约1%,一个月后低于1%
DES在6个月后,ST发生率高于BMS。

冠脉支架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ujim20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2-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