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报告概述任务来源2005年3月总后司令部将“战役后勤指挥作业方舱”研制任务下达到总后后勤科学研究所。根据研究所要求,我公司配合进行“战役后勤指挥作业方舱”总体方案设计,并于2005年5月27日通过了《战役后勤指挥作业方舱》总体技术方案评审。之后,根据总体方案,公司技术人员展开工程设计。设计依据《战役后勤指挥作业方舱总体技术方案》相关的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主要战术技术要求自然环境条件适应性工作温度:-41℃~+46℃。贮存极限温度:-55℃~+70℃。湿度:≯95%(25℃)。抗风:能在6级风条件下展收、作业。砂尘:应能抵抗我国戈壁沙漠地区砂尘吹袭环境条件的有害影响。淋雨:能通过6mm/min的淋雨试验。日晒:能通过GJB2093-94《军用方舱通用试验方法》规定的日照热效应试验。地域及天候适应性海拔高度:额定高度为2500m。能适应战时可能展开保障作业的海拔高度条件(允许作业能力相应降低或时间相应延长)。展开地:适应所编配部队战时可能展开地域及尽可能复杂恶劣的展开地条件。天候:适合在夜间展收、作业。三防工程性能盐雾:设计上,应能抵抗我国沿海地区盐雾腐蚀环境条件的有害影响生物:应能防止各类霉菌、真菌、白蚁和啮齿类动物的有害影响。战场环境及勤务适应性三防:符合GJB1629-93《军事后勤装备防核、生物、化学武器通用规范》中C1B1Nc1级。电磁兼容性:符合GJB151A-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的有关要求。隐蔽、防侦视及可识别性:舱体不透光性应符合GJB1777-93《军用专用汽车通用规范》,并设置灯光管制系统;舱体应便于挂装制式伪装网;舱体外部颜色涂层应符合GJB1379-92《军用汽车的颜色与涂层》,根据合同采用无光或半光军绿色。作业能力指标指挥作业席位:12—16个。方舱展开时间:≯20min,收拢时间:≯20min。自持能力:所携行的燃料等消耗品等满足3昼夜满负荷作业的需要。电源输入:可利用市电或外接油机。装载运输与道路适合S95整体自装卸底盘运载;用N16铁路平车运输不超限,适合使用制式捆绑加固器材;能用072型登陆舰、伊尔76运输机运载;可使用吊车、叉车等装卸机械进行装卸作业。运输、装卸状态中要求保持装备的结构与功能完好性,能够适应GJB870-90《军用电子设备方舱通用规范》所规定的各种道路和跌落冲击、装运撞击和吊运过载等。贮存性最长封存时间≮5年;应适合部队库房贮存条件,门、窗、孔口及外部箱盖应能可靠闭锁或设置挂锁锁鼻。标准化遵循《军事信息系统一体化技术体系结构》和GJB1856-94《军事后勤装备研制及选型的标准化要求和审查》的有关要求。产品零部件标准化程度系数≮60%。可靠性遵循GJB450-88《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的有关要求。改装尽可能不降低所选装机电设备原有的可靠性。舱体及作业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h及300次展收(扩展方舱)、作业任务循环。维修性研制工作遵循GJB368A-98《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的有关要求。改装尽可能不降低所选装机电设GJB/Z91-97《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进行维修性设计。维修保养工作应适应后勤装备维修体制。平均修复时间≯1h。安全性研制工作遵循GJB900-90《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的有关要求。改装不降低所选装机电设备原有的安全性。依据GJB/Z99-97《系统安全工程手册》进行安全性设计。人机工程设计上应符合GJB2873-97《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的有关要求。标志设计标志应依据GJB1626-93《军事后勤装备标志设计要求》和GJB1349-92《军用方舱代号与标记》的有关要求。样机采用总后统一的产品铭牌和布置方案。(操作)人员选拔标准。设计原则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把可靠性放在首位,重视产品的安全性、维修性、人机工程合理性。采用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设计,使系统布局、结构型式、尺寸参数具有一致性,保证互换性。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应经过充分分析、计算、试验进行确认在进行总体布局时遵循以下原则:操作使用频繁的设备应安装在易于接近、便于操作的位置。只能由一人操作的设备的应相对集中。质量与体积大的设备应安装在下部。合理布置舱内会议桌、工作台及操作终端,便于人员走动。设备的分布应符合重心位置和轴荷分配要求。应考虑合理的采光、通风措施。方案设计系统组成和主要设备配置指挥作业方舱主要由6米四板联动双面扩展方舱、计算机网络系统、指挥作业系统、温控系统、电气系统和舱体内外装附件等组成。其主要配置见下表1表1指挥作业舱主要设备配置表序号名称及型号说明数量1网络交换机WS-C3550-24-EMI,24-10/100and2GBICports:EnhancedMultilaye
战役后勤指挥作业方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