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儒家文化的演变.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演变:1、春秋---创立:(1)原因:根本: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具体:①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优待知识分子。②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③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思想导演活跃。④私学兴起与讲学出现,造就一大批有知识思想家。(2)概况: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主张:①“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③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④教育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对不同的人来讲,“仁”有何不同要求?从中反映出儒家思想有什么作用?为实现“仁”,孔子提出了什么方法?不同要求:对统治者来讲,就是要实行德政,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对普通人来讲,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作用: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在封建社会为统治阶级服务)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这句话对我们大家的为人处世有何启发?(1)尊重他人,求同存异。(2)适度忍让,体谅别人。(3)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4)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2、战国---发展: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①“仁政”,“民贵君轻”;②“政在得民”,宽刑薄税,反对苛政”;B、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具有唯物思想。“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3、秦朝---尚法排儒:实行“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4、西汉---改造: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为核心,为汉武帝所采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但长期束缚人民思想,不利科学文化发展。5、宋时---强化:宋代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核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为封建统治秩序辩护。6、明清---空前强化:①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②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文体是“八股文”。使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八股取士”也成为一种愚民政策。严重阻碍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进步。但促进了乾嘉学派的发展(乾隆、嘉庆年间,讲究训诂考据的学派)。③明末清初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学提出挑战。(二)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其原因:1、孔子55岁时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以求仕用,历时十四年受尽冷落;春秋战国时期受冷落:原因:(时代背景)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王室衰微,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和激烈的社会变革,必然受到冷落。2、秦朝:遭压制:原因:儒生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立面,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主张分封制,抨击郡县制,指责秦始皇,被“焚书”“坑儒”,遭到沉重打击。3、西汉时追

儒家文化的演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