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信仰到信:美民俗学的民间宗教研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彭牧]从信仰到信:美国民俗学的民间宗教研究[1]与以往历史地理学派、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等针对口头文本,提出不同的分析理论不同,美国民俗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兴起的表演理论(PerformanceTheory)并不只是简单的扩大或引入语境(context)的角度。事实上,通过重新界定民俗从而导致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根本性变革,美国民俗学以此为契机,完成了学科整体的范式转型。从以文本,特别是民俗事项为中心的研究方法(item-centeredapproach),转向以表演为中心的研究方法(performance-centeredapproach)[2]。在此一转型中,民俗研究从历史转向现实,从均质单一的民众集体转向复杂多样的民众个体,从静态的文本分析转向动态的民俗生活,从钩沉、复原零碎片段的民俗事项,转向关注民众不断更新与创造的日常生活实践传统。口头传统,作为民俗学发端的核心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的变革主要以理查德·鲍曼等人具体细化的话语分析理论和研究为代表,对此行,民间信仰(folkbelief)研究,作为民俗学的另一重要领域,在这一以表演为中心的范式转型中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说早期的民间信仰研究受制于文本研究,特别是文类研究的羁绊,往往只是文本分析的注脚,那么在这一变革中,民间信仰回到生活实践本身,借鉴宗教研究,已发展成民俗研究中羽毛丰满的一翼。让我们来看看美国民俗学者在不同时期对民间宗教(folkreligion)和民间信仰的定义。第一个定义,是创办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民俗学专业的韦兰·汉德(WaylandHand)在1961年提出的,其定义中还直接引用了德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雷曼(AlfredLehmann)对迷信(superstition)定义。尽管汉德并未明言他是在界定民间信仰,但其说法代表了当时学界的基本看法。汉德在他著名的《北卡来罗纳州的大众信仰和迷信》(PopularBeliefsandSuperstitionsfromNorthCarolina)序言中开宗明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把迷信和大众信仰(popularbeliefs)看成是民俗的最小公分母。就好像那一条条简短而随处可见的民间语汇,民间信仰也可以在几种民俗文类(genre)中出现,尤其是民间传说及其他相关的叙事形式。而“迷信”“则指任意一种普遍流行的观念,这些观念不能被任意一种宗教所认可,或者不符合当时对于自然的科学观点。”[3] 第二个定义,则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著名民俗学家唐·约德(DonYoder)在1974年提出的。民间宗教(folkreligion)是“宗教的民间文化方面”,或“民间文化的宗教方面”。这可以包含积极的/创造性的因素,也可以包含消极的/遗留物性质的因素,它也一定可以意味着复杂社会的宗教中,民众层面与官方层面所存在的紧张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下一个实用的定义:民间宗教是与官方宗教(officialreligion)严格的神学教义和仪轨形式相区别,却又同时存在的民众宗教观念与实践总体。[4] 第三个定义是约德的学生伦纳德·普里米亚诺(LeonardPrimiano)在1997年提出的: 通俗宗教(vernacularreligion)按定义就是活态的宗教(religionasitislived,或译生活

从信仰到信:美民俗学的民间宗教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