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橐来时似去时,如公清白古来稀。身如竹叶心似水,不带江南一线归。”这是宋朝广州廉举对南北宋军政要员、千古廉吏陈桷的一首诗赞。陈桷,原名纬,又名文通、季壬、字行千一,自号无相居士,柘荣溪坪人,为二十四史所立传,是位国史级历史人物。唐末乱世,陈桷先祖,进士、广州太守陈臣携子陈执在由浙入柘,迁于溪坪潭头坪。陈桷出生于公元1090年(宋元佑五年),自幼接受良好的家教。公元1112年(政和二年)中莫俦榜进士,先后在翰林院秘书省担任文林郎、校书郎、著作左郎等职,被授予太学府五经正博士,之后调任开封府冀州兵曹司、工部虞部事,参与军政事务,政绩卓著,深得朝庭信任,成为宋朝一颗政治明星。但他极力主张抗金,与朝廷主和派思想格格不入,五次被贬,政治生涯坎坷。陈桷尽管屡次被贬,但与生俱来的英勇无畏、浩然正气丝毫没有改变,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至1130年(建炎四年)福建任职期间,陈桷三平兵乱,史有“一方以安”之政绩。陈桷不但心系国家安危,体恤民情,为民造福,更是清正廉明,堪称一代廉吏。公元1154年,年过花甲之年的陈桷再被委以重任,以护国左侍郎和兵部尚书大丞相身份去广南路担任经略安抚使(二品官),陈桷不顾年老体弱和路徒艰险,终因操劳过度,不幸在前往广南路的途中逝世。陈桷生前命运多舛,死后获得殊荣。宋皇特批以一品爵位给以国葬,并下诏书千里护送灵柩,要求“各州衙卫沿途开路,逢水造桥,逢州州接,逢县县迎”。朝廷还在陈桷故居探花府第门前建设跨街石夹坊,上有皇帝亲笔题字“守介不移”和金书陈桷名字,《宋史》称他“其节有足称”。2012年8月11日,在柘荣湄洋建立陈桷纪念馆暨陈桷廉政教育基地,其事迹相继被宁德市艺术馆和县特色产业馆列馆展出。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personaluseonl
柘荣“三贤”之千古廉吏陈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