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
创新之管理
刘炽隽 mobil **********
企业新一轮增长的内在驱动力是创新!
过去一年多,中国涌现创新的标杆型企业
--万科、海尔、中粮、华为、比亚迪、腾讯、开心网、科兴
---小型公司因创新,而获得其他企业由衷的尊敬,迅速做大规模;
---大公司因为创新,获得了持久的竞争力,并且建立新的行业标尺。
创新的标杆公司共同的特征:
一,在金融危机中业绩表现尤为出色,主要财务指标要明显高于行业水平;
二,创新行动能够带来明显的收入增加,转化为企业利润。
全球每年6万种富有意义的新研发产品中,只有79种能成功地被市场所接受。
中国企业申报的技术专利数量在过去10年增长了10倍,每年还在以接近12%的速度在增加
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专利数量在全球排第六,但中国在最具创新城市排名中排第27位,排在新西兰之后
(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一,韩国排名第二,日本排第九)
中国企业服用了“安眠药”??
创新成果为什么沉睡??
中国企业创新的误区
创新的视野太窄,关注的焦点放在技术创新或者产品创新上
认为“管理会约束创新”,混淆了创新与发现、发明的关系--设立研发项目,给他们宽松环境,不让内部流程制度约束他们
以项目管理代替创新管理体系,最终使研发项目因无法得到组织支持而“孤独地死去”
认为创新主要是为了增长, 追求短期的回报
中国企业创新的误区
认为创新是创新人才的事情,与普通员工没有关系,未把创新当做企业普遍的经营行为
认为创新非常艰难,把注意力放在抱怨员工、干部思想守旧,难以改变上面
专注已上市的创新产品,对其快速模仿和修补,进行价格竞争,最后把这个行业做成低利润行业甚至毁掉。
中国企业创新的误区
为什么好公司会走下坡路?
环境变化时,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不改变
面临环境的巨大改变时,不能有效地作出反应
不能用新的产品、技术或战略有效地反击竞争者,而只会眼睁睁地看着销售额和利润锐减,优势逐渐消失。
行为惯性:组织面临巨大的环境变化,仍跟随已有行为方式的一种趋势。
执着于过去带来成功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只是简单地把过去做过的事再加速地做一次。
他们想把自已从洞中挖出来,可他们做的却只是再把洞挖深一些。
管理上的固执导致竞争力的下降
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创新之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