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化学课中应用.docx思维导图在化学课中应用2013年,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12个年头。除了教材内容的变化、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变革,在身边的教师与课堂中,变化并不大。课堂教学仍以授受式教学为主,很少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初中化学教学中,内容多、课时紧、中考压力大,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课堂上很少有“花样”,重在课后的“盯”,拿时间换成绩。尤其是复录教师所强调的重点,而忽略了教师接下来所讲的内容。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更谈不上思考问题、内化知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几年来,笔者尝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组织复习课的教学,力争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初中化学知识的系统化认识与记忆,引导学生以一定的顺序重组思维中的记忆碎片,在提高复忆的方法。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思维导图是世界记忆大师东尼・博赞在1971年提出的,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片、色彩的图形思维工具。基本形式如图一: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包括中心主题、节点、连线、图像和色彩。思维导图都将围绕中心主题展开,不会偏离中心主题的内容。中心主题分支出节点,节点再分支出子节点,并以此发散,节点不断增加。节点可以是概念、句子或短语等关键词。连线用于连接节点与子节点、中心主题与节点。有时为了更直观、生动形象地表示节点的意义,需要运用图像,可以是实验仪器、化学图像等。根据自己的需要,关键词和连线还可以加上颜色,以便更鲜明、直观地刺激大脑神经。文献资料显示,许多研究者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问题解决、知识结构化、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辅助记忆等方面,都证明了思维导图的有效性。思维导图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复习是在新课讲授结束后,为消化、巩固知识点,归纳、总结教学内容或矫正学习中的偏差等采取的教学手段。常规的复习课将复习内容按教材的顺序把概念、规律、公式的顺序进行梳理,形式上是在系统复习,实质上仍是照本宣科,把复习课上成了多堂新授课的“压缩”版本。这样的教学中,老师泛泛而谈,无甚新意,学生昏昏欲睡,兴味索然,复习效率极低。因此,如何在复忆,提供效率,已是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构造来强化复习,本着“宏观掌控,微观解析”的态度实施思维导图的教学,笔者认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选择。其一,宏观掌控一一明确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在复习课中,思维导图应用策略如图二:中考一轮复习时,由于部分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教师可选择某一种物质如NaCl相关内容进行知识整合,思维导图在这里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其二,微观解析一一细化思维导图的实施步骤。在具体复习课中,建议可依据如下程序进行操作。课前:教师应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复习内容进行重组,形成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目标是知识点回顾,通过简单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回忆所需复习的知识点。课中:学生分小组讨论,在确定主题及节点的基础上构造思维导图。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和帮助。分小组进行汇报、展示思维导图,并回答教师、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发现学生的错误概念和错误命题,通过师生的共同指正,以达到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最后,教师展示自制的思维导图,并鼓励学生指出其不足或可修改之处。本环节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将记忆中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补全,并
思维导图在化学课中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