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设有罪—台湾 前段时间湖南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创世纪》,其中主人公会长期在香港与台湾之间奔波,,主人公在台湾接受审讯时,,我翻阅了《情理之间》,就是在有充分证据证明当事人无罪之前(即在法官宣判当事人无罪之前),(包括充足的人证和无证)反驳控方,,法官有理由对当事人的每一句话提出质疑,,,如果证据被毁掉,或是不够充分,而当事人又确属无辜,那这个假设有罪的前提就存在极大的缺陷,,假设无罪—英美法系 反过来看假设无罪,就是在有充分证据证明当事人有罪之前(确切一点,是在法官宣判当事人有罪之前),我们应当在道义上,情感上和方式方法上,,源自西方的神学论,,西方人认为人有原罪(originalsin),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有罪的,但是从法学上来讲,刑法学但是上西方人却有"无罪推定",这又体现出西方人悲天悯人的情怀,相信每个人都是清白的. 香港归英国管制多年,沿用英国的英美法系的法律系统,,,自然体现了西方一直申明的人权观点,,,农民用生活的钱购买锅炉,而后锅炉出问题,连本钱一并丢失,告上法庭,手握的合同书却出了问题,法律讲求的是证据,结果他们只能一无所获,家破人亡,,,英美法系无罪假设的例外—经济法的假设有罪 虽说西方的刑事法律是建立在假设无罪的基础上的,但是西方的经济方面的法律(例如证券,金融方面的立法),在调查的时候,,美国的证券法是基于有罪假设的,其原因是被刑法管的人是没有选择的,参与股市的人是有选择的,你可以不炒股票. 只要出生在美国就受刑法管制,你要证明你所做的所有事,,你一旦想玩这个游戏,,按规定记账,,、为什么卖,任何人都被怀疑是否得到内部消息,所以美国的基金就要做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等等,写很厚的报告,并做长期投资,这些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 这个经济法上的假设有罪,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承认人是一种贪婪的逐利动物,一句话,人为财死. 所以在英美法系的国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是经济性质的刑事案件,那么检控官们要以什么样的原则去调查取证呢?我想,美国是个重视利益的国家,应该以经济为出发点,采用假设有罪的原则,而其它更重视宗教于人权的国家会以刑法为出发点,
有罪假设和无罪假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