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智性反应
个体在遭受挫折时,能够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敢于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向预定目标靠近。
在遇到挫折时,理智性反应的人,不光能够坚持目标,还能够分析挫折原因,适当调整目标,或改变达到目标的途径,从而获得成功。
3、个性的变化
持续的或重大的挫折会使个体产生的某些紧张状态和反应,这种反应方式逐渐固定下来后,就会影响个性的发展。如许多长期遭受挫折的人会变得冷漠无情,有些人则会变得凶残,攻击性特强。
(四)增强挫折的承受力
挫折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增强挫折承受力是培养良好意志行为的重要方面,它涉及一些重要因素:
1、正确对待挫折
我们应该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是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认识到挫折具有两重性,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人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
2、改善挫折情境
如果使挫折情境得以消失或改善,那么个体的挫折感也就会消失。这就要:
预防挫折的发生,对事情的成败做出正确的估价。
认真分析挫折的原因,当挫折发生后,要设法改变、消除或降低其影响作用。
暂时缓解紧张气氛,暂时离开环境,从朋友那里寻求安慰,然后正视挫折。
3、总结经验教训
一方面:吸取教训,以积极冷静的态度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力争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优点,振作精神,树立信心。
4、调节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个体在活动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或成就的内在标准。
如果个体为自己设立的抱负水平过低或过高,就不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
如果抱负水平过低,成功后就不会有很强的责任感;如果抱负水平过高,那么一旦失败,就会造成严重的挫折感。
因此个体应该为自己提出适合个体能力的、具有挑战性的标准,抱负水平。
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遭受挫折时,可以从朋友那里获得安慰,减少内心紧张。
还可以从朋友那里获得鼓励、信任和帮助,使之重新振作精神,战胜困难和挫折。
四、意志的品质
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就是意志的品质。
(一)独立性
指个体不屈服于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的品质。
独立性不同于武断,独立性和理智分析,吸收合理意见相联系。
独立性与受暗示性相反,后者易受别人的影响,没有主见,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二)果断性
指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的品质。
果断性的人具有对问题情境迅速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洞察问题的真伪的能力。
果断性与草率不同,草率只求速度,不能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因此常常导致失败。
普通心理学3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