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普通心理学53.ppt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投射测验的优缺点:
优点:
1、弹性大,被试不受限制,可以任意作出反应。
2、材料仅为图片,因此可以对没有阅读能力的被试进行施测。
缺点:
1、评分缺乏客观标准,测验的结果难以解释。
2、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如测验上发现某人有侵犯欲望,但是实际上这个人却很少出现侵犯行为。
3、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三、情境测验
理论基础:
社会学习论者认为,如果能够把情境中的某些刺激与个体的行为对应起来,那么就可以创造某种环境来预测或监视个体的行为。
作用:用于教育评价——性格教育测验
用于人员甄选——情境压力测验
(一)性格教育测验
如品格教育测验——考试后教师先将试卷收上来悄悄评分,再把试卷发给学生,并附上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评分,然后收回问卷,进行对比,测出学生的“诚实”程度。
情境:每个被试拿到了自己的试卷,要自己评分。
行为:被试是否会修改自己的答案。
(二)情境压力测验
设计一种情境,让被试产生身临其境的压力,主试观察被试在这种压力情境下的反应,来了解被试的人格特质。
举例——无领导小组讨论
情境:安排几个互不相识的人,给他们一个任务,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合作完成,否则每个人都会受到惩罚。
在这种情境下不同的被试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有人会主动站出来带领大家进行合作,并得到了大家支持。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具有领导的特质。
对情境测验的评价:
优点:具有科学性,结果较精确。
不足:只注重现实因素,忽略了个体行为经验和遗传因素。
四、自我概念测验
目的:
1、了解个人对自我的看法。
2、了解个人自我接受以及自尊的程度,比较被试的“现实我”、“社会我”、以及“理想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形容词列表法
程序:
1、主试准备一份描述人格特质的形容词列表,如友善的,有野心的,羞怯的等。
2、被试从中选择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词语。
3、主试对被试的反应进行分析。
注意:由于形容词具有社会褒贬性质,即社会赞许性,被试可能为了维护个人自尊,不诚实作答。
(二)Q分类法
Q分类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1953)创立,被广泛用于自我概念、人格适应、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方法:让被试看多张描述人格的词语卡片,要求被试将这些词语与自己进行对照,从1-9级中,选出适合自己的等级。
第五节 人格成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经验
五、自然物理因素

普通心理学5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