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坝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和省国土资源厅等12个厅委《关于立即全面启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方案的通知》(宛政文〔2005〕184号)等文件精神,切实解决矿山企业存在的矿权分散、采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和安全隐患大等突出问题,结合矿山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管理,规范资源开发,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科学治理矿山环境,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就必须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恩施州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的批复》(鄂安[2006]24号)的文件要求,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与巴东县故县坪煤矿有限公司进行整合为巴东县宏大煤矿。又根据恩施州安全生产委员会以恩施州安办[2008]7号文下发的《关于调整巴东县部分煤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请示》,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复为“根据鄂安[2006]24号批文,同意将保留的巴东县宏大煤矿的名称变更为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并关闭巴东县故县坪煤矿有限公司
”。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炭资源由巴东县中茂玉矿业有限公司进行探矿,于2009年2月将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区块(煤)普查项目探矿权转让给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2009年3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对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区块煤矿勘查的探矿证。
椐据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编制的《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沙坝煤矿资源储量分割报告》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评审备案证明(鄂土资储备字[2009]15号),。为了合理开发矿区矿产资源,沙坝煤矿将生产规模由3万吨/年提高到6万吨/年,特委托我公司编制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沙坝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山位置
沙坝煤矿位于巴东县城南部,平距约37km,行政区划属巴东县绿葱坡镇管辖,北起井家垭—马儿岭,南抵水井湾,西起夏家湾,东至柏家坡、岔子坡一带。矿区南14km的简易公路与318国道相连,距野三关318国道、野三关火车站、高速公路站20km,北27公里与209国道相连,北距长江“黄金水道”巴东港77km;往南西距恩施州城、恩施机场140km,交通尚属方便(见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图)
第二节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条件
地貌特征为岩溶组合形态,地表发育分布落水洞、溶槽、溶沟、残丘等,属构造溶蚀地貌类型。丘顶呈浑圆似馒头状。山脊走向北东向。矿区地势总体为中部低,两侧高,呈宽缓的“V”型谷。区内海拔标高一般在1200-1600m,最高点位于矿区北西角山顶,,,,属中高山区深切割区。
区内仅发育一条常年性溪沟杨桥河,从矿区中部自东北向西南流出区外,水量随季节性变化,枯季西部断流,其次为山间小溪,由山间泉水注入,为矿区生活用水的理想来源。
沙坝煤矿
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图
气候具南方山区寒冷多雨多雾特点,℃,℃(8月),最低-15℃(1-2月),,其中4-9月为雨季,为降雨量的58-68%,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积雪期,雾天251天。
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为土豆、玉米,经济作物为烟叶、天麻,区内除小煤矿外,无其他工矿企业,经济水平较低。区内劳动力充沛,无重要工业设施,也无名胜古迹,不属于自然保护区,地理条件好。本区电网已与国家联网,当地居民用电通过农网改造,基本能够满足用电要求。
第三节企业性质
沙坝煤矿为一小型矿山,经济类型属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煤炭开采及销售。
根据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恩施州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的批复》(鄂安[2006]24号),沙坝煤矿属整合矿井。沙坝煤矿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所属资源,重新进行规划布局,生产规模由原来的3万吨/年提升到6万吨/年。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需重新编制开发利用方案,为此,特委托我公司重新编制该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第四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一、前期地质工作情况
1、1956年—1960年,清江区测队于区内展开了1/20万巴东幅区域地质调查,为区内地层、构造提供了较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
2、1961年—1972年,湖北省地质局第十一地质大队、第七地质大队先后在邻区新家矿区、枣子坪-水浒坪及麻沙矿区开展了对铁、煤、黄铁矿等矿产的普查与勘探
沙坝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