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袄百日维新:“死者”谭嗣同“行者”梁启超莂晚清末年,中国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甲午之战败给日本后,官方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洋务运动"宣告了失败。在王师溃败、举国哀号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案--变法,他们希望学习英国和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1898年,缺少政治经验的维新派与年轻的光绪在与后党的斗争中处于下风。百日维新只是一个美好的泡沫,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志士遭到捕杀。关键时刻,谭嗣同要梁启超去做"行者"而他自己要去做"死者"。梁启超写下"去国行"抒发了中国少年的感慨。芀(一)维新运动背景肅1897年末,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意志帝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列犟意图瓜分刚败於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蚃(二)开端莂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1300多名举人向光绪帝联名上书,即"公车上书",表达了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救国图强和改革政治的决心,扩大了变法维新的思想影响蚁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即《定国是诏》,表示变法决心。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螆光绪皇帝之所以起用维新派,按他自己的说法是:"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戊戌变法资料》)蚆光绪皇帝没有放手地起用维新派人物。卓有声名的康、梁两人虽蒙召见,却都只得到了六品衔的小官。光绪皇帝固然无权任命二品以上的大官,但有权至少给他们以谭嗣同一样的品职,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当时的人说:"清朝故事,举人召见,即得赐入翰林,最下亦不失为内阁中书",(王照:《复江翊云兼谢丁文江书》)。康、梁所受到的待遇不是破格地提高,反而是破格地压低。可见光绪皇帝是不想因信用维新派人物而冒风险的。蒂(三)初步成果螇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蒈仅几月间,戊戌变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效果:著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在其主编的《Cambridge:ChinaHistoryofThelateChing1800~1911》(《剑桥晚清史(1800~1911)》)中说:"康有为
百日维新:“死者”谭嗣同 “行者”梁启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