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献综述格式(文献综述单独打印成册;并附导师评价)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院系:_______外国语学院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英语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2009级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不、、、、、、了___________2012年10月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西诗歌意象比较:以《》和《在一个地铁车站》为例综述名称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评阅教师姓名职称评价项目优良合格不合格综述结构01文献综述结构完整、符合格式规范综述内容02能准确如实地阐述参考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结果03文字通顺、精练、可读性和实用性强04反映题目所在知识领域内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等参考文献0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类型和数量符合规定要求,格式符合规范06围绕所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搜集文献成绩综合评语: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文献综述庞德与中国诗歌1、研究目的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是一种一刹那间呈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庞德在1912年提出的意象派诗歌三原则:第一,直接描绘主观或客观的“事物”;第二,不使用无助于表达的任何词语;第三,采用自然的乐句,而不是按照节拍的节奏;其原则与中国古典诗歌所提倡的凝练,要求诗歌写作简洁、清晰,不要多余的修饰物以及中国诗歌的音律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诗歌理论产生的环境,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意象派诗歌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选取马致远的《》与埃兹拉与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为比较分析的对象,根据辜正坤提先生提出的诗歌鉴赏“视像美”以及王长俊先生提出的“诗歌美学”理论,比较鉴赏《》与《在一个地铁车站》诗歌“意象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意象派诗歌意象在情感和绘画等方面的差异,探寻庞德诗歌的“汉诗”元素,体会意象诗歌的魅力。·琼斯(PeterJones)在1972年编辑出版的《意象派诗歌》一文中对庞德意象主义诗论的发展,特点以及成就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阐释,对中国古典诗论和庞德意象主义诗论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庞德诗歌理论是在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基础上的再创造,同时也指出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古典诗歌与庞德意象派诗歌存在着差异。《比较诗学》建构了一种跨文化比较诗学体系。这一理论把文学分为三种形式:戏剧、抒情诗以及叙述文学。作者迈纳以平等的态度肯定了东方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同等价值;对“诗学”以及“比较诗学”进行了定义和诠释,丰富了中西方学者关于诗歌比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西诗学比较的立足点和方法。·布鲁克斯和罗伯特·佩恩·沃伦是美国文学理论界久负盛名的诗学大家。1938年布鲁克斯和沃伦出版了《理解诗歌》。他们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对“新批评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评论并提出将“新批评主义”应用于中西诗歌鉴赏中去。文中作者提出诗歌批评要注重全面、系统的处理,强调对文本细致深入的阅读,注重诗歌建行形式和语义结构分析;强调从戏剧性场景、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