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摆脱职业倦怠.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据有关跨文化研究资料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凡是需要长期与人密切接触、打交道的行业,如教师、医生、警察及其他助人职业等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直面真实的心灵“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维护、干预研究”是一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采用心理健康临床诊断量表(SCL-90)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研究,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教师的心理现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客观存在,总体状况优于普通人群。分析测验所包含的因子发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强迫症状、躯体化、敌对、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这些说明教师在难以摆脱的无意义思想、行为和一般的感知障碍方面,因焦虑而产生的身体不适感方面,敌对的表现、思想、感情及行为方面,与他人比较时的不自在与自卑感方面,猜疑、敌对、被动体验和夸大等症状方面存在较多的病痛或问题。在与全国普通人群综合常模进行的比较研究中,除躯体化一项明显高于全国综合常模,说明教师行业的职业压力很大,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体力付出,容易使教师产生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头痛、背痛、肌肉酸疼和焦虑等一些其他躯体表现。但从总体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要好于普通人群,这可能与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单纯的工作环境,较健全的价值观体系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尽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普通人群,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丝毫问题,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乐观,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同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差异性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发现,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差异性。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学教师。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原因可能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近两年中小学开始实行聘任制、合同制,定编、定岗以后,小学老师工作量明显增加,包班或多学科教学教师增多,备课难度加大、同时学历要求逐年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使教师面临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多层面的压力。调查的结果提醒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警惕教师的心理枯竭问题,在学校体制改革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和自我成长。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女教师在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焦虑四方面的症状也显著高于男教师,说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教师要差一些,这可能与女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家庭负担较重等因素有关。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验证。中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大多是学校的骨干,他们的社会期望值和自我期望值较高,除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班主任、讲课、科研及其他一些社会工作。另外,他们的孩子较小,家庭负担较重,致使他们要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加之青年教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善于自我调节而出现较多和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告诉我们,学校在培养和使用中青年教师的同时,要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多一些关注、关心和关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还发现,躯体化因子的平均分随年龄增长而呈升高的发展趋势,说明教师随年龄增长身体的各种疾病症状在不断增多。当然,这些症状可能由生理疾病引起,也可能由心理疾病引起,不可掉以轻心。研究还表明30岁以下组和31-40岁组教师在敌对和偏执两项的平均分非常显著高于另两个年

摆脱职业倦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2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