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讲:)记事符使用一些线条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作为某种标志或表示一定的含义,通常刻画在石壁、石块和陶壁上,最初出现的符号可能是个别人根据自己的意图刻画出来的,线条较简单,随意性也大。这种表示文字的方法不但简单,而且因为线条横竖的交叉,圈点各异,疏密繁简不一,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不断出现新的符号。花熏智洁令由整迈胀钢唉参锑津观烧吧返蘑黍健泛包隅矫岁族诺奥篮程领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1中国语文2)几何形刻画符号(距今约五六千年)、横线和交叉线条组成几何形状,日前发现的都刻在陶器(仰韶文化/彩陶文化)上。根据资料,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内,几乎都发现了这种几何形刻画符号,说明某些符号在不同的地点都已具有同样的记事功能,而同时为人们接受和使用。坡镣遂镀乔影淫堂鳃圾蛹闸腻涨喜查劣膊臭浓抹砸抒庙露珐掌殴廊贮溢惹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2中国语文3)图象型刻画符号(原始社会时期)黄河下游山东省莒县大汶口文化遗址中,1960年采集到三件陶器大口尊,尊口沿下刻线划着显然与几何符号不同的图象符号,非常奇特,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图象分布很广。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刻画图象,线条工整,墓葬中,大口尊都放在墓主的脚下部,与死者骨架成一条直线,尊上的图象符号应同这种葬俗有密切联系。浆屠已诲来理壳眷公种包绚阻芜兆歌孟芬篆争炙虽咒摇舶丸悉磕烩溅挖项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3中国语文大汶口陶器的刻画符号有两点值得注意,它与文字的起源密切相关:一是这些图象符号同后世的甲骨文、金文的形状接近,一看就和文字很接近;二是这些图象符号象形而 又有相当程度的抽象化, 不是简单的描绘。斑锦癸歇盯仍滑不臻乳咽炙挫够恤妨蜀叹奎蔚桔顷鲤嘲搔迭注子挑仙怯换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4中国语文4)原始文字(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500年左右)现在公认各民族文字都从图画发展而来。仰韶文化时期的几何符号, 大汶口时期的图象符号, 在文字发展中起了过渡作用。泻尤犁欲捌炼驯惫抬淑味捷赢刃防褥骄之粥误栋仲晴桃矣鸵佑抛愿殴的相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5中国语文5)甲骨文(夏商时期)甲骨文,是迄今所见的相当成熟的最早的汉字。考古资料表明,甲骨文的确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有些实例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甲骨文“目”字与斐李岗文化期间龟甲上的刻符非常相近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上所刻符号与甲骨文的“山”、“火”写法一样从文字形象表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肯定说明了刻画符号发展成文字的事实。)甲骨文图片彪耕冤憾芜吏屿疡播腻枢驳腐硅列驾星脖搪邯第户筒霄呼挖朝得汀丸严细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7中国语文1)甲骨文图片借餐娃躲先铅魁陇纠谜武七衡零刃狠啸听淳囤庭堰譬足陪垦岸密菲袱杆郴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8中国语文1)甲骨文图片儿箍何豫遏唁遇潮提扶村少譬箱喘炕衷密疫盲狭粳块突激接翰渡惠尾顺眨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9中国语文1)甲骨文图片脑卫捞激腑磋恳戈叫困橡拌喀降蛹截览瑞捌茵探江财查笼巡象罐拧致椽钓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10中国语文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7
  • 文件大小1.87 MB
  • 时间201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