莄膄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蕿蒇肅芅羂肀袅肂肀薀薆肄蒂罿系别:化学物理系莆学号:PB09206108膅姓名:倪宇飞薁莈肆羃羃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袈一、实验目的袇初步掌握两种基本样品制备技术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简单操作。羄通过谱图解析及标准谱图的检索,了解由红外光谱鉴定未知物的一般过程。肁芇薇肅实验原理膀(1)原理概述羀芇物质分子中的各种不同基团,在有选择的吸收不同频率的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各自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特别是对化合物结构的分析,应用更为广泛。袃薂对试样的要求莀肈试样应该是单一组分的纯物质,纯度应大于98%,便于与纯化合物的标准进行对照,多组分试样应尽量在测试前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区域熔融和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羄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本身水有红外吸收,会严重干扰样品的谱图,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游离水的吸收为止约为3400cm-1以及1630cm-1;蚀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该选择适当,以使光谱图中的大多数吸收峰透射比处于10%~80%范围内。蝿薄制样方法羅本次实验中的提供了固体和液体两种未知待测样品,因此有针对性的采用了两种制样方法羃液膜法艿对于沸点较高的的液体,直接将样品滴在两块NaCl盐窗之间,形成没有气泡的毛细厚度液膜,之后用夹具固定,放入仪器的光路中进行测试。本实验中由于液体的流动性较差,故只用一片盐窗即可;,将1~2mg固体试样与200mg纯KBr研细混合,研磨至粒径小于2微米,在油压机上压成透明薄片即可用于测定。螃膁(4)仪器工作原理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主要由光源(硅碳棒、高压汞灯)、Michelson干涉仪、检肅测器、计算机和记录仪组成袄芀肇螅袆薂蒇FTIR仪器工作原理图蒆蚃Michelson干涉仪光学示意及原理图螀膀测试样品时时,由于样品对某些频率的红外光有吸收,使检测器的干涉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得到不同的干涉图。红外光是复合光,检测器接收到的信号是所有频率的干涉图的加和。芆袅红外谱图的解析芃(1)红外谱图的主要参量螀峰位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膇峰强瞬间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蚂峰形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差大的伸缩振动峰形较宽,如O-H,N-H等氢键的伸缩振动峰宽,C=O伸缩振动具有中等宽度,而C-C振动峰型较窄。莂腿红外光谱的峰区袇螄蒀其中第一至三区域为官能团区,第四区为指纹区;虿蚈(3)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袅袂肈莈蚂羁蒈腿蚄 莃膁薅螅蒂薀莅仪器与试剂薂仪器薀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Tensor27型);压片机;玛瑙研钵;红外灯,脱脂棉,镊子,窗片,夹具;肀试剂肆NaCl窗片、KBr窗片,无水乙醇;分子式为C7H6O3的固体未知样品,分子式为C16H22O4的液体未知样品。薄羂实验步骤葿样品制备袆固体样品(C7H6O3):KBr压片法蚅用一玛瑙研钵将KBr晶体充分研磨充分后加入其质量5%的待测固体样品,混合均匀并使其粒径小于2微米。在一个具有抛光面的金属模具上放一个圆形纸环,用刮勺将待测Y样品完全置于纸环内,盖上模具放于油压机中压片,成片后放入夹片中待测;肁液体样品:液膜法袈在红外灯下,取一块NaCl盐窗,用刮勺沾取一滴待测液体样品均匀的涂在窗片上,安装好夹具待测;薆蒃仪器测试蒃进入测试对话框背景测试样品测试标峰值打印谱图莈莇取出样品室中的样品蒄根据所提供的分子式,结合IR谱图,推测可能该未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薁羁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肇C7H6O3固体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薅蚀实际测得的IR谱图附在报告的结尾处;蒁首先计算出该分子的不饱和度ω=7+1-6/2=5在仅有七个碳的情况下有五个不饱和度,可以初步断定该分子内部存在苯环结构。-1、-1、-1有强吸收峰出现,这是苯环骨架振动的特征吸收。-1处有一较宽的中强峰,这是羧基的特征吸收峰,由于羧基的存在,拉平了苯环上的C-H振动吸收。从峰形上看有形成分子内氢键的趋势。-1处有一个尖锐的吸收峰这是游离羟基的特征吸收峰,不过通常情况下的—OH吸收峰应在3300cm-1左右,由于苯环共轭效应带来的电子云平均化使得化学键的力常数有所下降。不过从峰形来看,羟基是游离状态,故该分子的实际状态可能是羧基形成了分子间氢键但羟基处于游离状态。袀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分子内有苯环、羟基、羧基三种官能团,为了确定本的取代情况,必须借助指纹区的吸收情况;--1有两个明显的强吸收存在,可以确定
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