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4号线 大瓦窑站——宛平城、卢沟桥.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4号线大瓦窑站——宛平城、卢沟桥-旅游管理14号线大瓦窑站——宛平城、卢沟桥 【大瓦窑站】大瓦窑站位于地铁14号线的西段,其站名与它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明朝修建北京城时所用的砖瓦全在这里烧制,后来形成了一片瓦窑厂,故称之为大瓦窑。著名的宛平城和卢沟桥就在大瓦窑站西南方向,每天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而如今车水马龙的街道取代了老房子,曾经的大瓦窑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宛平城:历史照进现实宛平城之所以名扬四海,归根结底是因为它所承载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地铁14号线大瓦窑站的开通,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来到宛平城,你会感到城内城外是两个世界,城外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城内是古朴宁静的老街,走进城门立刻让人有种好似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如今在瓮城的墙壁上还留有当年日军炮击的弹痕,仿佛一道道伤疤留在了它的脸上。可是宛平城的修建并非是抗击日军,而是为了抵御李自成进京。原名也不叫宛平城,而叫拱北城。城池有东、西两座城门,城墙四周外侧有垛口、望孔,下有射眼,每垛口都有盖板,一切都是中规中矩的城防模式。如今,宛平城作为一个行政区划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高大厚实的城墙却依然如故。铭记历史,勿忘城虽然经过多次重修,但城墙上仍保留着日军炮击的累累伤痕。这座古城用这些伤痕警醒世人,民族复兴多么迫切。城墙内外,居民作息有序,游客往来不断。今天的宛平城一片安宁祥和,欣欣向荣。西门外是永定河,东门外是现代化的居民生活区以及通向京城的大路。城内中心线是一条主干道,连接东门和西门,两侧是商铺和民宅以及其它建筑物。主干道已经成为一条古色古香的明清文化步行街。几十座仿古建筑占据道路两边最显眼的位置,灰色瓦的屋檐,朱红色漆的檐柱、大门,绿色的雕花窗棂……路边是两排绿化树,树下的花坛和长椅供人们闲坐小憩。漫步树下,细细品味那些历尽劫波的房屋,仿佛穿越到另外一个时代。毕竟这样的古城现在并不多见。最具吸引力的建筑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面保存了抗日战争的各种历史资料和物品。纪念馆对面,占地约8000平方米的宛平广场上,象征国家富强、人民无畏的“醒狮”铜雕巍然屹立。纪念馆外平台,一座“独立自由勋章”样式的青铜浮雕上刻写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地”的汉字。每当旭日东升,从睡梦中醒来的城内居民们迎着太阳走向东门,去往各自的目的地时,我们仿佛感到,那就是在瞬间走过了中国四百年的历史。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用心感受中国历史的巨大变迁,尤其是感受抵抗外敌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那段悲壮历史,会让人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发向前。卢沟桥:雕栏玉砌应犹在卢沟桥,西方人称它为“马可·波罗桥”。700多年前,是那个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旅行家将卢沟桥带到了他们面前。马可·波罗向欧洲人热情洋溢地推荐了中国这座石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关于卢沟桥,中国民间有句歇后语,叫“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如今,行走在卢沟桥上,发现281根望柱之上大大小小的狮子姿态迥异: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或静卧或嬉戏,或张牙舞爪,或回眸顾盼,有的似起跳在即,有的却仅露出半张脸,也因此,游人都把数卢沟桥的狮子当成一种乐事。行走在卢沟桥起伏颠簸的石板路上,即便没有两侧新修步道的对比,那凹凸不平的方形大石仍能让人轻易联想到往日古桥上熙来攘往的人流和车辆

14号线 大瓦窑站——宛平城、卢沟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189 KB
  • 时间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