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秆黑粉病加重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控对策.docx小麦秆黑粉病加重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控对小麦秆黑粉病又称'‘铁麦条”,为系统侵染病害,主要危害小麦茎秆、叶和叶鞘,对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影响较重。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洛阳市因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小麦,加上菌源在土壤中的连年积累以及疏忽了防治,致使小麦秆黑粉病在丘陵旱地的小麦种植区域严重发生。,病害严重的地块,病穗率高达40%〜50%,经过数年防治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些年来,随着栽培、耕作制度的变化,又逐渐呈现加重的趋势。当地植保部门通过对洛阳市不同的小麦种植区域、栽培条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病害加重发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以药剂拌种为主的综合防控对策。一、加重发生原因分析病菌传播途径多小麦秆黑粉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带菌土壤、机械、种子和粪肥进行传播。土壤带菌传播。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由于发病株不同感病部位表皮破裂,露出黑粉散落在田间,造成土壤的带菌量增加并逐年积累,当遇到适宜的条件即可暴发危害。机械耕作带菌异地传播。目前小麦多数已采用大型机械收割、脱粒、旋耕。大型车辆机械在发病田作业的同时,会携带少量的带菌土壤、病残体组织,从而造成跨地块、区域的异地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的主要特征就是越靠近公路麦田,传染发生越重。种子带菌传播。当某一处制种麦田发生小麦秆黑粉病后,很少量的病株即可致使大量种子带菌,病菌随着大量收获的种子调运到其他地方而得以传播。虽然小麦秆黑粉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土壤传播,但种子带菌传播仍是远距离传播病菌的主要途径。另外,如果田间病株、病穗等病残体清除得不彻底,也会造成病原菌的继续传播。从麦田里拔除的病株、病穗,农民常常随意丢弃到田边地头和沟渠边,但由于自然因素会使其再次入田,对农田产生侵害。也有的农民将病株、病穗堆泯粪肥或者喂养牲畜,造成带菌粪肥入田引起发病。缺乏针对性防治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发病区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实施面积过小、药剂特效性不强等,造成田间病菌积累,病害加重。种子包衣剂质量参差不齐。种子包衣剂质量良莠不齐,缺乏针对防治小麦秆黑粉病的特效种衣剂,造成防控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取消统一供种后,种子包衣面积减少,增大了小麦秆黑粉病加重发生的几率和隐患。二、防控对策病田单收单打小麦秆黑粉病零星或轻发生田块要拔除病株,集中烧毁;而对于重发生地块,小麦则要单收单打。选育无病种子繁殖
小麦秆黑粉病加重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控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