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麦白穗的发生及综合防控对策.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麦白穗的发生及综合防控对策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经调查,临沂市小麦白穗的发生主要由小麦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全蚀病、金针虫、干热风为害造成的,明确了为害症状,针对不同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麦;白穗;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20200515033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临沂市小麦播种面积30万hm2左右,小麦产量高、用途广,对发展临沂市农业,改善人民生活,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小麦白穗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也影响小麦的品质。为有效地控制小麦白穗的发生,本文对小麦白穗的发生原因和防控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小麦白穗的发生原因
  通过调查表明,造成小麦白穗的原因主要有:小麦病害、地下害虫、干热风等。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造成产量损失10%左右,严重时达30%~40%。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基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发展成中部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后互相融合形成云纹状的“花秆”,并沿叶鞘向上部扩展至旗叶,发病后病株易倒伏,严重时病株枯死,产生枯株白穗。
  小麦纹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残体上越夏或越冬。小麦播种后,病原菌的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侵入小麦叶鞘和茎秆,并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早春小麦返青后,病菌开始活动并继续为害,随气温升高病情发展加快。小麦拔节后至孕穗期,发病加重,病株率迅速增加,达到发病高峰。小麦抽穗后病害发展缓慢,但发病重的植株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冬小麦播期过早,病菌侵染机会多,发病重。播种量大,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嫩弱,抗病性差,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纹枯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在适温条件下,如果阴雨天多,湿度较高,发病严重。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影响产量和小麦品质,人畜食用病麦后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小麦中病麦率含量达到4%以上时即不能食用。小麦从苗期至抽穗后都可受害,以穗部为害最重。小麦扬花时,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渍状浅褐色斑,逐渐蔓延至整个小穗,发病部位褐色或枯黄,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层,1个穗上一般只有1个或几个小穗发病,严重的整穗发病。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空气干燥时病部和病部以上的小穗枯死,形成白穗。
  小麦赤霉病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水稻、玉米、小麦等植物的病残体上越冬和越夏。第2年产生子囊壳释放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气流、雨水进行传播,侵染麦穗,引起发病。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菌源数量等因素关系密切。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阴雨天连续超过3d,病害可能流行,特别是小麦扬花期阴雨天多,发病最重。小麦群体过大,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田间郁闭,发病往往严重。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俗称白穂病。小麦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发病,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分蘖期病株根茎部出现褐色病斑,叶鞘也变褐腐烂,成株期在叶片或叶鞘上,最初产生黑褐色梭形病斑,以后扩大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中央灰白色至淡褐色,边缘不明显,严重时叶片枯死,生长后期发病,病株易拔起,整株叶片发黄、枯萎,引起倒状,致使形成白穗。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内外越夏、越冬,土壤带菌和种子带菌是小麥秋苗期发病的初侵染来源,种子萌发后,病菌侵染芽鞘,后蔓延至幼苗,引起发病。发病部位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加重病害的发生。土质瘠薄或肥水不足,播种过迟、过深,发病重。苗期受冻、干旱或受涝,植株弱,抗病性差,容易发病。重茬地块,菌源数量积累,发病严重。小麦抽穗以后,如果多雨高湿,有利病害发生,易导致叶斑、穗枯等病情加重。
   小麦全蚀病
  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严重时根部变成黑色,麦苗连片枯死。在小麦返青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灌浆成熟期,病株根部变黑越来越重,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剥开基部叶鞘,可见叶鞘

小麦白穗的发生及综合防控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