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主任的“三心”自从踏上教学岗位,我接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四年时间了。在这四年的磨砺和锤炼中,我加深了班级管理的认识,与学生与初中生、小学生,我对以前的班主任工作不够满意,经验教训总结如下爱心。首先,教师自己心中要充满爱:热爱教师行业,乐于班级管理,立志于教育事业。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辅导者和管理者。只有在“爱”的照耀下,学生才会茁壮成长;只有在“爱”的支撑下,班级才富有凝聚力。没有爱心的教育,就像干涸的枯井,永远也滋润不了学生的心田。也只有充满浓浓爱意的教师,才会甘愿乐此不惫地在“舞台上”尽情挥洒;也只有深怀无私挚爱的教师,才会视学生为亲人,视班级为家园。对于班级管理,班主任首先要充满热情,乐于班级管理。班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仁爱之心。“爱人者,人恒爱之。”作为一名教师,爱心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当我们全心全意爱学生时,孩子一定能用他幼小的心灵体会我们无处不在的爱。我们班主任因为工作需要每天要长时间的和孩子打交道,孩子们可爱的神态,灿烂的笑脸不仅能催生我们的工作动力也能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开展教学。一个对孩子充满爱心时时为孩子着想的班主任,一定能通过自己日常言行的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为人处事的方法也能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充满爱心,能充分感知世界的美好,做一个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祖国的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班主任的爱心,就是全心全意地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的健康成长看成高于一切,重于一切,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内驱动力,失去了爱心就失去了管理的原动力。有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觉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怕你,才会服你。其实不然,学生心底并不服气,只能说谎话,说假话,蒙混过关,闹不好甚至和你对立。时间一久,也会失去效应。只有同学生交朋友,平等相待,以爱心为出发点,宽厚待生,再铁的心都会被爱心融化。其实作为班主任以仁爱之心待生,也就是以爱心待己,待家庭。不但自己少受气,还能感受到学生对你的真诚,对你的爱。所以发自真心的批评,学生是乐于接受,也必然有则改之。2、平常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戒教师:对待留守儿童的自尊心,“要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只知道维护自我威严却不顾留守儿童自尊心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时刻怀着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留守儿童。 保持冷静。冷静是老师处理好问题留守儿童的关键。留守儿童犯错误以后,只要事情没有继续恶化的态势,我们应暂缓处理,让时间延一延,使心态静一静,保持平常心。这样,既可以让留守儿童自我反省,又便于老师调查情况,从而为问题的妥善处理赢得时间。但是,如果我们老师忽略了冷静,代之以粗暴的呵斥,不当的责备,往往会给留守儿童的心灵留下创伤。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爱基兰德曾主持过一项调查,表明:经常遭受心灵施暴的留守儿童在智力和心理发展上基至比经常遭受体罚的留守儿童更为低下。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完全毁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犯错误的留守儿童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对他们只能加强思想教育,以理服人,绝不能因一时气愤而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主任工作是繁忙的,也是沉重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时时注意自我调整好心态,
班级管理点滴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