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民阶层。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第一卷首先是苏格拉底和老人克法洛斯聊天,问他跨进“老人之门”之后,晚境是痛苦还是怎么样的?克法洛斯觉得人在晚年心平气和、宁静寡欲,是因为有钱可以让人不用去作假或者骗人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也因此人内心宁静。于是由此引起关于正义的讨论。老人退场,其儿子,玻勒马霍斯介入,他认认同诗人西蒙尼所说的“欠债还债就是正义”。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债主头脑不正常,还要把代管的无论什么东西都给他吗?玻勒马霍斯认为不一定,如果对债主有害,那就不算还债。苏格拉底认为西蒙尼最终表达的意思是“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P7)苏格拉底继续追问,什么是“正义所给的恰如其分的报答呢?给予什么人?”玻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P8)。苏举例说,医生在人生病的时候就是这样子,当船在风急浪险的时候,舵手是这样的,因此自然得出,正义的人在战争中联友而攻敌。但苏接下来就说,那看来,医生在人不害病的时候毫无用处,舵手在不航海的时候也没用,不打仗的话,正义的人也没有用处。但玻勒马霍斯不同意,他觉得正义在平时也有用,种田有用是为了收获庄稼,做鞋术有用是为了做成鞋子,而正义在订立合同契约这些事情上有用,尤其是指合伙关系。苏于是举例子来继续深入,比如下棋的时候,一个好而有用的伙伴是下棋能手,而不是正义者。砌砖盖瓦的时候,瓦匠比正义者更好,奏乐的时候,琴师比正义者更好。这个时候,又一转,在金钱的关系上,正义者似乎比其他人更好。当你需要为他人保管钱物的时候,正义比较重要,当你不用钱,而要存储钱的时候,正义的人才是一个较好的伙伴。也就是说,当金钱没用的时候,正义才有用。当人保管修枝刀的时候,正义更有用,但是当你使用修枝刀来修剪枝叶的时候,花匠的技艺就更有用了。同理,当人保管盾和琴的时候,正义是有用的,但是利用它们的时候,军人和琴师的技术就更有用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疑问——“它们有用,正义就无用,它们无用,正义就有用了?(P11),苏接着说,“如果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那么正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了。”(P11)于是苏建议换个路子来讨论这个问题,他提问,打架的时候,是不是最善于攻击的人也最善于防守?答案是肯定的,于是继续得出,善于预防疾病的人也最善于造成疾病,善于防守阵地的人也善于偷袭敌人,那看来,一个正义的人,既善于管钱,也善于偷钱。最后得出,正义的人,可能还是个小偷呢?于是得出的是荒谬的结论,由此可见,之前的认为正义是一种技艺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说是荒谬的。(归谬法:结论错误,说明前提有问题)第一层意思是,如果正义是一种技艺的话,那正义也没有什么用。第二层意思是,技艺是中性的,正义的人可以干不正义的事,好事坏事都干。不管从哪个路子来讨论,最后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苏在此打败了玻,把他弄得晕头转向。但玻始终认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苏继续追问,那所谓的朋友是指看上去好的
理想国第一卷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