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商品的储运与养护
商品储运与养护的重要性
储运商品的损耗与质量劣变
商品储运方法
商品养护
储运商品的质量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商品储运与养护的重要性;通过对储运商品的损耗与质量劣变的理解,掌握商品储运方法和商品养护方法;熟练掌握储运商品的质量管理。
商品储运与养护的重要性
商品储运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商品储运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商品流通的必要条件。只有商品储运,才能使商品生产不断进行;只有储运,才能使商品市场供应得到保证。
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较大的间隔和距离。例如,农副产品多数为季节生产,常年销售;有些商品是常年均衡生产,但消费相对集中在某个季节;有些商品集中生产,分散消费;有些商品只在某一地区生产,却在全国各地消费。因此,多数商品都需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储存和运输,才能保证商品流通不致中断和社会再生产的持续进行。另外,为了应付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战争,也需要储存一定量的某些必备商品。
商品养护是储运商品质量的可靠保证
维护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以保证商品流通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商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及科学养护。
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生理、生化和微生物等性质的变化以及受各种外界困素的影响,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变质和损耗,使商品在质量和数量上受到损失。这就需要在储运过程中对商品进行养护,以维护其质量,保证商品流通的顺利进行。研究各类商品在不同储运环境条件下的质量变化规律,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科学管理方法,控制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储运环境条件,从而保护商品质量,减少商品损耗,是商品养护工作的基本任务。
商品养护是对储运商品实施的保养和维护的技术管理工作,是商品储运期间各种管理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研究储运商品质量变化规律和养护措施及方法,及时地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保护储运商品质量不受损失,可以直接降低商品流通费用,使商品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商品储运中的损耗
储运商品的损耗是指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外界自然环境因素与商品本身特性的正常作用和非正常的人为原因(如装运不当、保养不妥、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而造成的数量损失和消耗。
储运商品损耗的形式主要有:挥发、溶化、熔化、脆裂、干缩、破碎、散落、渗漏、粘结和丢失等。
1)挥发
挥发是某些液体商品(如松节油、香水、花露水、白酒等)或经液化的气体商品(如液氮、液态二氧化碳等)在空气中能迅速蒸发的现象。它们的挥发速度决定于气温高低、空气流速、商品中易挥发成分的沸点以及与它们接触的空气表面积。气温高,空气流通快,易挥发成分沸点低,与空气接触表面积大,挥发速度就快。挥发不仅使商品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而且有的挥发蒸气(如乙醚、丙酮等蒸气)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这类商品应采用密闭性好的包装容器,并置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中。
储运商品的损耗与质量劣变
2)溶化
溶化是某些具有较强吸湿性的水溶性晶体、粉末或膏状商品(如化工商品中的明矾、氯化钙,化肥中的氮肥等),吸收潮湿空气中水分至一定程度后溶解的现象。影响溶化的因素,主要是商品吸湿性和水溶性、与空气接触表面积、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等。气温和相对湿度越高,这类商品越容易溶化。这类商品在储运中应避免其防潮包装受损以及与含水量大的商品混放,保持干燥凉爽的环境,同时堆码不宜过高以防止压力过大而加速溶化流失。
3)熔化
熔化是某些固体商品在温度较高时,发软变形甚至熔融为液体的现象。熔化不仅会造成商品流失,而且还与包装粘连或贴污其他商品。商品成分熔点较低或含某些杂质是熔化的内在因素,而日光直射、气温较高则是导致熔化的外界因素。易熔化的商品有化妆品、蜡烛、食糖、食盐,化工商品中的松香、石蜡、硝酸锌,医药商品中的油膏类等。这类商品在储运中应控制较低的温度,注意密封、隔热、防止日晒。
4)脆裂、干缩
在干燥空气中,某些吸湿性商品如纸张、皮革及其制品、木制品、糕点、水果、蔬菜等,若严重失水,就会发生脆裂、干缩现象。这类商品,在储运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日晒风吹,并控制环境的相对湿度,使其含水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5)渗漏、粘连
渗漏是液体商品,因包装容器不严,或包装质量不合格,或包装内液体受热,或结冰膨胀等原因,而使包装破裂所发生的外漏现象。它会造成液体商品的流失。因此,液体商品在储运过程中,除了应加强交接验收、定期检查外,还应加强环境温湿度的控制和管理。
粘连是粘稠状流体商品(如桶装黄油、水玻璃、软沥青等)粘着于包
8商品储运与养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