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模式探索-微课论文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模式探索 郑辉,李世军,郑卫新,李万梅(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浙江杭州310036)摘要:微课教学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血液。本文探讨了药物分析双语教学中关于微课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提出了一种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模式。关键词 :微课程;药物分析;双语教学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11-02作者简介:郑辉,杭州师范大学,博士,副教授。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在教学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我国各领域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紧密,对专业技术需求旺盛的同时,对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国提出实施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的国际化背景。在此背景下,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日益盛行,双语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各高校开设。双语教学作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各个专业中都有出现,尤其是作为我国对外交流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化工领域,这种国际交流更加需要双语人才。作为培养该领域人才的有效途径,双语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较好的培养方式。作为医药化工领域比较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药物分析对于药物的研发以及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药物分析的双语教学改革对于该类双语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可利用的大块时间越来越少,而零碎的时间片段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在零碎时间内的学习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对移动学习的要求日益凸显。近几年出现的“微潮流”证明了这种趋势的合理性,如“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等。正因如此,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它强调教学知识点的“微化”、“碎片化”、“视频化”,一般时长5分钟左右,以便人们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这些微视频可与现代移动技术融合,在移动终端上显现,也可称为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国外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许多微课程网站共学习者随时学台上陆续出现了少量微课程。在医药化工领域,关于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研究目前尚无报道,因此,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索。二、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模式视频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早已普及,微课教学实际上是将视频教学“碎片化”,但又不是简单地进行切片分割,因为微课教学同样要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学。通常来说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时间越久,越容易疲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就学习而言,5分钟左右的视频学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容易集中精力,学习效率也高。视频教学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对象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实施”以及“学习效果测评”等。其中,“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和核心。药物分析课程对于
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模式探索-微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