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司考真题法制史部分单选1.(2003-1-6)《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 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 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答案】D 【考点】《法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详解】本题考查《法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中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中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法经》一共有六篇,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予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二篇列为法典之首。从体例上看,《法经》为秦汉所直接继承,成为秦汉律的主要篇目,并为以后的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2.(2003-1-7)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 《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 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 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答案】D 【考点】《大清民律草案》的内容和制定过程, 【详解】本题考查《大清民律草案》的内容和制定过程。《大清民律草案》。是在清末修律过程中,由沈家本、.伍廷芳、俞廉三等人主持的一项工作。具体的编撰工作,自1907年起正式着手,聘请当时为法律学堂教习的日本法学家松岗正义等外国法律专家参与起草噩作。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八月完成全部草案。该《大清民律草案》分为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五编,其中总则、债、物权三编由松岗正义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两个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的统治迅速崩溃,因此这部民律草案并未正式颁布与施行。3.(2003-1-8)下列有关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在中世纪后期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 【答案】B 【考点】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过程和意义【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过程和意义。公元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从此揭开了复兴罗马法的序幕。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最先开始了对罗马法的研究。学者采用中世纪西欧流行的注释方法研究罗马法,因而得名为“注释法学派”。注释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性的作用。经过罗马法复兴,以研究《国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近代自然法学说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主要思想武器,而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根源正是罗马时代的自然法思想以及自由人在私法关系上的地位平等原则。4.(2004-1-15)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 ) 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七出”、“三不去”【答案】D 【考点】西周的婚姻制度的缔结与解除【详解】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七出”、“三不去”都是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但是“七出”、“三不去”应该说是一种解除婚姻的制度,而不是婚姻缔结制度。另外,西周实行“一妻多妾”制度,也可以说是一种“一夫一妻”制。5.(2004-1-16)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 【答案】C 【考点】清末变法修律的基本特点、内容及历史意义【详解】清末的司法体制变革是: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
法制史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