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文化导论-复习题.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进一步则有简有繁,其简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两类,其繁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类,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或仅指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和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青铜时代”。包括夏,商,西周。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时期。这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轴心时代”的说法借自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包括秦,西汉和东汉。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包括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二次重大转折时期。第六阶段:是文化臻于隆盛的时代,包括隋,唐两代。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年代,以北宋,南宋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中国文化在此阶段中发生了第三次重大转折。第八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包括明,清两代。3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第二、伦理本位。是一种自然法则是有关人类关系(尤其是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第三、天人合一。天,在此指自然。天人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四、尊君重民。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其传统的社会形态是以宗法为核心的等级社会。第五、尚中贵和。中者,中庸;和者,和谐。尚中贵和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品质之一,是在几千年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等级社会里孕育而成的民族心态和生存智慧。4中国文化的现代化:19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人只是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如西方,这一阶段是文化变革主要是物质层面上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人主张不仅要学西方的科技,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制度层面上的。1911年辛亥革命是一场制度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文化变革已远远超出了物质和制度的范畴,而深及文化的核心——观念的层面。a5近现代以来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争论:1、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断引起激烈的争论,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2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3东西文化之争;4科学与玄学之争;5中国社会性质之争。,以及当代有关“人文精神”“复兴儒学”“回归传统”和“学术与思想”的种种争论。第一章第一节儒家一、儒家思想简史1先秦儒家:周灭商后,以周公为代表的政治领袖制定了一系列维护嫡长子继承权的宗法制度,并提出相应的伦理道德观念。2、两汉经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春秋以来学术多元化的现象。儒家正式跃居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地位。先秦儒家典籍《诗》《书》《礼》《易》《春秋》被列为经典,儒学成为经学。3、宋明理学:汉代经学内部的今古文经之争经过此消彼长的长期斗争,今文经亡失于两晋之际,古文经独传,成为唐代官学。4、清代朴学:清代儒士将明王朝的衰亡归咎于明儒学风的空疏浮泛,清初儒学掀起了以扬弃宋明理

中国文化导论-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75 KB
  • 时间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