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真有意思(市).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摄影师》教后反思解桂芬下课了,就在我准备走出教室的时候,一个平时不怎么爱说话,曾经被老师、同学认为“不会听课”的小女孩跑到我跟前兴奋地说:“老师,这节课真有意思!”看着她涨得红扑扑的笑脸,我头脑中立刻闪现出一个想法:她对这节课很满意。同时,我想起,这节课上她的表现确实不错,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解答别人的疑问。那其它同学对这节课怎么看呢?我含笑看了看小女孩后,面向大家问了一句:“你们觉得这节课有意思吗?”“有意思!”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异口同声、群情振奋。我也觉得这节课上得轻松自如,学生思维活跃。这“真有意思”的课“意思”在哪儿呢?1、调动主体,课前参与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课文中一个重要人物——高尔基的有关资料。上课交流时,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发言,互相补充,说了许多关于高尔基的情况,我用心捕捉每位同学发言中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就在我准备小结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音乐课本上有一首歌曲叫《童年》,也是高尔基写的吗?”“你们说呢?”在学生短暂的议论后,我介绍了歌曲《童年》和小说《童年》的不同,并突出了小说《童年》的文学价值和高尔基的伟大成就,同学们听得认真仔细。这是他们课前学习的继续,是课前准备的结果。课前组织参与,课上适时鼓励,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2、课内自主,生生互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指导学生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阅读,想一想,哪些内容读懂了,哪些内容没读懂,试着提出问题,和老师同学讨论解决。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尊重,自主性、积极性自然发挥了出来。勾画疑难的,查阅工具书的,提问的,答疑的,人人参与,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在汇报交流时,我发现小家伙们还真不错,提的问题都挺有价值的,什么“课题为什么是‘小摄影师’而不是‘伟大的高尔基’或‘高尔基和小男孩’呢?”“高尔基为什么不见杂志社的记者却要见小男孩呢?”……学生的质疑触及了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当然,也提出了许多有趣而幼稚的“问题”,如“为什么小男孩一跳上电车,电车就开走了?”“为什么拍照要带上胶卷呢?”原来,连最简单的常识也有学生不懂!我把问题梳理后准备引导他们再深入探究时,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因为……”真是太棒了!就这样,整节课,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读书、质疑、探究,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我想,如果老师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提问,满足他们的阅读欲望,又怎能了解学生,以学定教,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呢?3、课外延伸,及时拓展在即将结束这节课时,又有学生问到:小男孩为什么不用高尔基的胶卷?他哭着跑了还会回来吗?在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我引导他们以《小男孩走了以后》为题,把自己想到的可能发生的故事写下来,同学们非常兴奋,虽然下课铃响了,但他们意犹未尽,也难怪那个小女孩会说“这节课真有意思”。课后,同学们及时完成了我布置的作业。看着眼前孩子们的“作品”,体悟着他们被放飞的心灵,我想,也许课堂教学就是这样,它没有明确的终结点,它起始于学生真实的想法,结束于学生问题的产生,在从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它的使命!这节课的确有意思!这节“有意思”的课使我豁然:一节课的成功不在于教师教的怎样而在于学生学的怎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在阅读中真正能够学有所获,教

真有意思(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5-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