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它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或其它教育
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中国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万方数据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池长庆—金石入画研究:以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为中心
金石入画研究
——以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为中心
On the “Integration of Epigraphy into Painting”:
Jin Nong, Zhao Zhiqian, Wu Changshuo and Huang Binhong
目录
内容提要
导言
第一章以书入画的传统
第一节谢赫“骨法用笔”法中的笔线间架
第二节张彦远“书画同体”观下的同“象”与同“法”
第三节荆浩《笔法记》中的笔墨形态
第四节“苏米”文人墨戏下的“草隶奇字之法”
第五节元代尚意画风下的“书画本来同”
第六节明代大写意中的“草书意象”
第二章金石入画的铺垫
第一节宋代新兴金石学对绘画的影响
第二节邓石如碑法创作和阮元的碑帖理论
第三节包世臣的《艺舟双楫》与古法复兴
第三章金石入画的形态
第一节、金农的“漆书入画”
一、明末清初的书法创作和金石学研究风尚
二、金农“渴笔八分”的形成
三、金农的漆书入画
第二节赵之谦的“魏碑入画”
一、金石画派与海上画派
二、赵之谦的交游和金石学修养
三、赵之谦的魏碑书法
四、赵之谦的魏碑入画
第三节吴昌硕的“猎碣入画”
一、吴昌硕书画的师承与交游
二、吴昌硕的猎碣书法与线条特质
1
万方数据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池长庆—金石入画研究:以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为中心
三、吴昌硕的猎碣入画
第四节黄宾虹的“金文入画”
一、“美术革命”与“道咸画学中兴”说
二、黄宾虹探索的笔墨法则
三、黄宾虹的金文入画
结论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2
万方数据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池长庆—金石入画研究:以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为中心
内容提要
“以书入画”是中国绘画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书画艺
术发展最为核心的动力与精神。“以书入画”最早源于人们对于“书画同源”与
“书画同体”的认识,彰显出中国书画互为表里的“笔墨精神”。“以书入画”在
中国书画史的各个历史阶段均有不同的表现,而“金石入画”是清代民国时期以
书入画的特殊阶段与核心表现。因而梳理与探究以书入画这一画理道统,特别是
探索与分析清代“金石入画”这一现象在中国绘画中的具体表征与创作理路,一
方面对于全面梳理“金石”与清代乃至近现代中国画的历史进程的关系,以及“道
咸画学中兴”说等学术论点,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对于坚守中国绘
画的笔墨传统与改进当代中国画教学等方面也是极为迫切的现实命题。
本文以清代民国时期四位典型的画家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为中心,
以创作分析的视角出发,通过对金农的“漆书入画”、赵之谦的“魏碑入画”、吴
昌硕的“猎碣入画”和黄宾虹的“金文入画”的分析研究,重点梳理“金石入画”
在不同画家个案中的学术基点与形态表现,以明晰“金石”之于中国画创作的重
要意义。
关键词:以书入画,金石入画,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
3
万方数据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池长庆—金石入画研究:以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为中心
Abstract :
“Integration of Calligraphy into Painting” has long been a great trad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
金石入画的研究___以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为中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