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回味唇齿留香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最能代表和体现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文化现状。明代的临清是当时闻名全国的水旱大码头、长江以北的粮食中转中心、百货贸易中心、纺织品布匹交易中心、商业大都会、漕运圣埠、千古奇书《金瓶梅》的故事背景地之一,因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也在这里际会沟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以鲁菜为基础,又融汇南北大菜的临清美食特色,具有京津风味的独特临清菜、临清运河小吃和以民间传说、歇后语、饮食民俗习惯为主要内容的饮食文化流传千年,至今香飘万里。想俺爹,想俺娘,想喝俺的临清汤运河小吃千年回味无穷自元代会通河开通以后,临清才逐步繁荣起来,“四民杂处、士女嬉游、家陈歌舞、饮食之燕乐、极耳目之欢”,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南北大菜在这里际会沟通,南北饮食风味在这里相互渗透影响,南北的文化在这里撞击,形成了上百种百味陈杂、风味独特的临清运河小吃。相传历史上乾隆曾沿运河7下江南,每次都路过临清。有一次在临清泊船,微服私访,到小饭馆里点名要吃“金勾钓玉牌”和“珍珠粥”,这可难坏了伙计和掌柜的。聪明的掌勺师傅竟出人意料地端上了“黄豆芽炒千豆腐”和“小米粥”,结果龙颜大悦,称颂临清小吃配料巧、手艺高。赞曰:“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我们不必考据这个传说的真伪和出处,却可以从现今临清那古朴的街道小巷,繁华热闹的市场,家家商店和饭店门前悬挂着的金字扁额上,分辨出往日的遗风,还可从‘临清廖化虚蛋’、‘徐小米煎包油水大’、‘王四辈的烧羊肉有个烂乎劲儿’、‘御史巷锅饼咬不透’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中,印证出这里‘吃’的文化。”临清市政协运河文化研究员靳国君说。临清过去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临清有三宝,瓜干、枣脯、千张袄”。这三宝之中,其中两宝就是吃的,这里素以吃的讲究、花样繁多而著称,尤其是那遍布城区、风味各异的“小吃”,食后更令人回味无穷。有一些小吃已祖传几代,在鲁西北地区颇有名气。如赵记灌汤、四美村锅贴、一品斋点心、尹家阁下凡肉、窦家蒸包、徐小米煎包、御史巷锅饼、武德奎肉饼、观音堂烧羊肉、号称“临清汉堡”的“烧饼夹肉”……真是数不胜数。尤其是“托板水豆腐”,是临清堪称一绝的小吃。每天清晨,当那颤颤微微的水豆腐挑子刚放下,过往的行人便围上去。只见卖主把那水汪汪、嫩生生、白皙皙、热腾腾的水豆腐,放在一块八九寸长的木板上,用刀打成骨牌大小,端在手中一气喝完。那水豆腐是用卤水点成,不加任何佐料,闻上去豆香扑鼻,吃起来细嫩可口,且营养丰富。当地人大都有多年的食用历史,可谓深受其益,乐在其中。做豆腐所揭的“豆腐皮”也成为临清的又一独具特色的食品,用它做的“炝豆腐皮”、“油焖豆腐皮”小菜也很有特色和味道。临清的“小笼烧麦”也是深受人们欢迎的精美面食。一笼烧麦30几个,如莲花瓣式排列,在外型上成石榴嘴形,既有别于北京“一条龙”的“大麦穗”烧麦,也和天津“荷叶皮”烧麦不同,馅有羊肉、牛肉、肉三鲜、素三鲜、蟹肉之分。现在大多以羊肉为馅,但不腥不膻,再蘸以双醋、香油,令人百吃不厌。临清小吃好,但更著名的却是临清汤。临清汤百样选料、百种煮调,百样滋补、百种味道。花样繁多,一汤一味,品之初淡而渐浓,乍薄而转厚,余味无穷,可因佐料不同而配制出若干种,能达到百汤百味,这也是临清厨师的骄傲,饮过酒或吃过油水多的菜肴后再食用临清汤,可除油腻、清口提神,难怪外人称赞,“
临清美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