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讨论稿)、发展背景(一)“十一五”追溯(二)存在的问题(三)机遇和挑战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思路(三)发展目标三、发展战略(一)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二)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三)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四、发展保障(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四)创新招生就业工作(五)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六)拓宽筹资融资渠道(七)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八)提高教工生活待遇(九)营造干事创业环境(十)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实施前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对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甘肃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全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我校作为一所省属高校,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省内同类高校相比,我校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局面尚未改变,与其他高校的差距仍然较大。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是甘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校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向普通本科大学过渡的关键时期。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今后五年的艰巨任务,必须科学规划我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发展战略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动员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全力推进我校在新形势下的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此,遵照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立足我校在全省高校中所处的地位和办学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背景(一)“十一五”追溯“十一五”期间,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打造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水平,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既定的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专科评估成绩优良。通过2007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我校的专科评估,进一步梳理了学校的办学历史,摸清了学校的家底,发现了问题和不足,找准了方向和目标,凝炼了办学精神,总结了办学经验,规范了办学行为,强化了学校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联系,较好地实现了“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要求。学校各项工作面貌一新,教育教学秩序进一步规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建设有效加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的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得到大幅提升,基本具备了向应用型本科大学过渡的软硬条件。2、发展思路不断完善。2008年升本失利后,校党委及时统一思想,引导广大教职工及时把工作重心调整到夯实办学基础、打造办学特色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上。通过在全校范围解放思想和办学思路的大讨论,统一了教职工思想,坚定了发展信心,进一步明确了“巩固师范,发展应用”的办学格局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办学定位,提出了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办学思路,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3、应用型专业群基本形成。学校以建设应用型大学、实现各类专业向应用型转变为目标,强化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整体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群。学校现有应用型专科专业37个,师范类专科专业10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7个学科门类和文化教育、财经、公共事业、法律、城镇规划与管理、旅游、环保气象安全、电子信息、生物与药品、艺术设计传媒、土建、轻纺食品12大类、25个专业类别,可为甘肃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十一五”期间,学校与其他高校还联办普通本科专业9个,成人本科专业9个,积累了丰富的本科教育经验。4、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按照举办普通本科教育的师资要求,以专业建设为轴心配置、培育和储备师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着力加大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力度,积极引进急需的学科、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高。与“十五”相比,教师总量增长了17%,年均增长11%,师生比达到1︰23。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年龄结构中,老、中、青的比例为10%︰48%
甘肃联合大学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