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五章
重点问题
产品的同质性
产品异质性
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
扩大的H—O模型
新张伯伦模型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2017/11/10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节政策贸易理论
第三节贸易扭曲理论
2017/11/10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
本国的厂商可以生产这类产品,满足本国的需求,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呢?
2017/11/10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人们从已有的产业内国际贸易的事实出发,发现当代禀赋相似国家间的双向国际贸易似乎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资源的国内、国际的重新配置和收入的再分配。
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很多的模型,其中格林纳威()、格鲁贝尔(Grubel)、劳埃德(Lloyd)、迪克西特()和克鲁格曼()理论观点都颇具代表性。
2017/11/10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三)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理论分析基本是从静态出发进行的,简化的模型分析只侧重于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结果而非强调过程。
分析以不完全竞争市场,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
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并将其分析为国际贸易发生后的重要利益来源之一。
比较其他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更加重视需求方面的影响。
2017/11/10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一)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产品同质性或相同产品: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的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产业间贸易的对象。
产品的异质性或差异产品:产品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交叉弹性小于同质性产品,在生产中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大多数产业内贸易的产品都属于这类产品。
2017/11/10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不同国家间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
经济合作或因经济技术因素而产生产业内贸易。
大量的转口贸易。
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
季节性产品贸易。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2017/11/10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三)异质产品或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水平差异:商品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差异性
技术差异:用新技术制造的新产品带来的差异,处于不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往往在不同类型的国家进行生产,继而在彼此间进行进出口贸易,便会产生产业内贸易。
垂直差异: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
从供给方面分析存在着的规模经济,从需求方面看存在着的需求偏好方面的重叠,从经济环境上存在着不完全竞争的条件。
2017/11/10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三、新H-O模型
主要代表模型—法尔维(Falvey )模型。
(一)新H-O模型的假设条件
在新H—O模型中,在一些模型分析的假设条件方面,仍然与传统的H-O模型相同:两国的要素相对丰饶程度的差异,因而资本报酬率和劳动报酬率上也存在着差异。
2017/11/10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