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新闻”-新闻学浅谈“说新闻” 张薇【摘要】“说新闻”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在“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总体风格中,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它通过主持人独特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美学理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努力把新闻原则的刚性与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关键词 说新闻口语化个性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播音如何出新,已成为播音界共同研讨的课题。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推陈出新,新闻节目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新闻版块的出现,到专业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新的节目形式也产生了新的新闻播讲方式。近些年,一种新的新闻播讲方式“说新闻”也在各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中纷纷出现,它如同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使沉寂了多年的新闻播出方式有了新的样态。一、“说新闻”的发展及形成早在5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在新闻播音业务的内部学习研讨中,曾请来相声表演艺术、语言大师侯宝林先生和擅长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孙敬修试播新闻,结果他们的语言样态都带有自己行当语言特色的表达定势,“真”和“新”这两个关乎新闻生命的要素在语流中不那么鲜明,听起来与传受双方长期默契认可的新闻播音有一定距离,因而仍然沿用消息播报的传统风格。消息的播报历经几十年,虽然有过一些语言样态变革的尝试,但基本属于“微调”,总的格局变化不是很大。改革开放之后,出于对十年动乱造成的以新闻播音为代表的“高平空”“冷僵远”的逆反,同时也是对“照本宣科、有声无魂”的“念稿”式新闻播音的厌倦,播音界在拨乱反正中提出“降调”的同时,业内人士及受众又开始了对“说新闻”的摸索和呼唤。80年代中期,曾有电台、电视台做过“说新闻”的尝试。当时出现的“说新闻”的语言样态基本有两种:意识脱开稿件“聊”新闻,其播报状态虽是松弛了,然而极度的“口语化”,一句话可以说清的事要啰嗦上三四句,致使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大大减少,根本无法满足受众“尽早、尽快、尽多”的获知新闻信息的需求,而且“闲聊”的方式也不大适应发布政令、重要会议公报等重大新闻;另一种方法,不做文字改动,只是在播音“腔调”上力图像“说话”,结果拿腔甩调,不伦不类。这两种单纯在声音形式上追求“说”的做法,因为与节目宗旨不符,与节目风格不符,与消息语体不符,与受众需求不符,很快就由实践的检验得出了否定的结论,“说新闻”的探索一直没有新的突破。一直到1998年,当时“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陈鲁豫的出现。她一改以往播新闻的呆板老套的定式,首开国内“说新闻”的先例。人们通过她伶牙俐齿的陈词,娓娓动听的声音,有圈有点的评述,在温和与轻松的气氛中,了解着每时每刻发生在身边及世界各个角落的事情。“凤凰早班车”改变了观众对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主持人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兴趣,并且迅速影响大陆广播电视界。从广播到电视,从地方台到中央台,陆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说新闻”节目,比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南京音乐台的“新闻晨报”,中央二套的“第一时间”,中国之声的“晚报浏览”等等。如今,“说新闻”的普及改变了“播新闻”一枝独秀的新闻播音形态。“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的领域。二、什么是“说新闻”“说新闻”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消息的口头传播方式之一,是将消息
浅谈“说新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