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满城汉墓出土铜器铭文研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满城汉墓出土铜器铭文研究摘要:满城汉墓共出土铜器600余件,其中30件刻有铭文,计52处近800字。这批铜器铭文集中体现了西汉前期器物刻铭的面貌,对研究西汉的度量衡制度、诸侯国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本文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对刻铭重新做了录文,更正了个别错讹之处,并分别做了考释。关键词:满城汉墓;铜器铭文;录文;考释 1968年在河北满城陵山发掘的中山靖王刘胜墓和王后窦绾墓,共出土铜器600余件,其中30件刻有铭文,记录了器物的名称、所有者、重量、容量、编号、产地、制作(购买)时间、制作人等。铭文主要集中在壶、灯、钫、钟、甗、镬、鋗、盆等器物上,计有52处,近800字。《满城汉墓发掘报告》[1](以下简称《报告》)对这些铭文进行了识读录文,并对部分内容做了注解。经仔细阅读,我们认为《报告》对铭文的注解过于简略,识读录文也偶有错讹,故在其基础上重新做了录文,并详加考释。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一、铭文考释(1)铜壶 1、乳钉纹铜壶铭文壶底:甄氏,大官,五斗五升,今长乐飮官。圈足:右□重四十斤一两八朱六□。“甄氏”指中山国下辖毋极县(今河北无极县)境内的甄氏家族。甄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西汉时期,甄氏先民已在无极形成世家大族,“甄氏”二字证明此器物曾为甄氏家族所有。“大”通“太”,“大官”即“太官”,全称为“太官令”,为少府属官,掌膳食。《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内者、宦者。”[2]可见,“大官”与后文出现的“内者”、“宦者”均为少府属官。“长乐”即长乐宫。“飮”为“食”的俗写,“飮官”即食官,为詹事的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3]“长乐食官”指此壶归长乐宫食官令掌管。“五斗五升”为壶的容量,“四十斤一两八朱”为壶的重量。“朱”同“铢”,为汉代最小的重量单位,24铢等于1两。壶盖口处也有“甄氏”二字,字迹与壶底铭文相同,圈足铭文“右”、“六”后面的文字模糊难辨。“甄氏/大官/今长乐飮官”用笔较流畅,应为一人所刻,记录了器物的流转过程。“五斗五升”四字粗重呆滞,应为他人另刻。 2、鎏金银蟠龙纹铜壶铭文楚,大官,糟,容一石,并重二钧八斤十两,第一。“楚”为西汉诸侯国,位于今江苏徐州。自汉高祖刘邦六年(前201年)“以砀郡、薛郡、郯郡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4],至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刘交的孙子刘戊参与“七国之乱”被废,楚国共存在了46年。“楚”字不仅说明此器物最初属楚国,还证明其铸造时间应不晚于景帝前元三年。“糟”,《报告》识读为“槽”,应为“糟”,指未滤清的带渣酒,说明了此壶的用途。“石”为汉代容量单位,10斗为1石。“钧”是重量单位,30斤为1钧。“第一”为器物的编号[5]。从铭文字迹看,“楚/容一石/并重二钧八斤十两/第一”为一人所刻,记载了铜壶的属地、容量、重量、编号;而“大官/糟”字体较大,当为另刻。据《报告》分析,此壶原是楚国的器物,景帝前元三年楚王刘戊参与“七国之乱”败死,此器物与其他家产一起被朝廷没收,“大官/糟”应是铜壶转入朝廷少府后所刻,其后又转赐给了刘胜。(2)铜灯 1、铜“当户”灯铭文御当户锭一,第然千。“御”,对帝王所用物品的敬称。“锭”同“灯”。“当户”为匈奴官名,《史记·匈奴列传》:“然至冒

满城汉墓出土铜器铭文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35638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