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莫言《蛙》的画面视觉动力分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莫言《蛙》的画面视觉动力分析
内容摘要:运用阿恩海姆的视觉动力理论,从倾斜、变形、画面频闪运动效果产生视觉动力等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可以看到莫言的《蛙》极具画面的视觉动力。《蛙》的画面视觉动力不仅提升了作品审美对象的形式美感,使作品的画面有一种气力的流动感、画面的紧张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有力地表达了意义。
关键词:莫言《蛙》画面视觉动力倾斜变形频闪运动
莫言的《蛙》极具画面的视觉动力,作为静止图式的画面,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主要是指文学形象的瞬间定格,视觉动力是美国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的关于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有方向的张力。本文试着运用阿恩海姆视觉动力理论,分析莫言小说《蛙》的画面视觉动力。这种尝试也许是费力且生硬的,视觉动力理论主要用来分析视觉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况且,画面的分析原本应是多方面的,比如色彩、空间、平衡、形状、动态、表现等等,尤其是对意蕴丰富的文学形象,如果仅分析画面动态,有时会显得机械、笨拙甚至可笑。不过,文学作品的画面,作为审美对象,本身也是感性的,尽管不是直接的(因为塑造文学形象的媒介是语言,要借助想象才能感知文学形象);另外,“任何作品中,只要缺乏动感,就会显得死板”,[1]文学作品画面的视觉动力往往也是衡量其优劣的要素;何况“审美对象是通过形式来肯定自己的统一性和自律的。事实上,形式不是从外部确定审美对象的东西,它显示创作行为赋予审美对象的存在。
”[2]因此,作为文学作品画面形式要素的视觉动力的研究是可行的,也是有意义的。


根据阿恩海姆的视觉动力理论,倾斜性出现在画面上时,会被观者自发地从中感知到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与垂直方向上的基本空间结构和水平方向上的基本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趋近的态势,或呈现出一种偏离的态势,视觉动力在方向上的倾斜感,是取得方向性张力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手段。[3]文学作品也常常通过画面上出现倾斜性来营造它的视觉动力,从而强化画面想要表达的情感。莫言小说《蛙》很多画面都具有简单倾斜而产生的的动力:
那母牛一见到姑姑,两条前腿一屈,跪下了。姑姑见母牛下跪,眼泪哗地流了下来。[4]
母牛前腿屈跪,后腿站立,是个倾斜的姿态,姑姑直立在母牛前,一直一斜,牛的倾斜,既是对自身直立状态的偏离,又是对姑姑的直立状态的偏离,接连两个倾斜,使画面呈现较强的动力感,这个画面的动力感与牛见姑姑时的激动和姑姑见到牛向她下跪时的感动这样强烈的情感是融合的。
姑姑追上去,伸手揪住了黄秋雅的头发。黄秋雅脖子往后仰着,攥着传单的手拼命往前伸,嘴里发出更加凄厉的喊叫。那时候的公社卫生院只有两排房屋,前排门诊,后排办公。所有的人都闻声而出。姑姑已经把黄秋雅按倒在走廊里,骑在她腰上,拼命地抢夺传单。
姑姑从后面揪住黄秋雅的头发,使得黄秋雅脖子往后仰,黄秋雅的身体在强力作用下,在向前跑动时不仅没有前倾反而是非常态的后仰,这个倾斜的身体又拼命往前挣扎,显示了力的交互作用下的身体的动力性,能让读者感知到整个画面的强暴激烈的力,可见姑姑那“揪住”的力道与对黄秋雅手中照片的不顾一切拼尽全力地抢夺和那种歇斯底里的情感爆发。
图式的倾斜,有时表面上显示的是场景的无力与凝滞,但实际却内含着画面隐忍着的气势和力量,仍是极具视觉动力的:
她弯着腰,伸出两只手,像大猩猩一样,抓住木码头的边缘。
黄秋雅从船舱想上岸,却难以完成从船头到木码头的一跨,只得用这个像大猩猩的动作,弯腰伸出两手抓住木码头的边缘,身体因为弯腰伸出两手而呈现一种倾斜的态势,这似乎乏力的举动从画面看却是有视觉动力效果的构图:倾斜显示画面动力,这里的倾斜在表面乏力中显示出挣扎的力量。
父亲和母亲在院子里割锯,分解一块柳木板。木板斜绑在一条长凳上,父亲站着,母亲坐着,一上一下,一来一往,锯子发出“嗤啦嗤啦”的声响,锯末子在阳光中飞散。
拉锯的父母亲一个站一个坐,一高一低的有空间距离的两个人通过在拉的锯子联结在一起,这样,父亲、锯子、母亲就构成了一个倾斜的图式,这个倾斜的图式表面上体现的是机械麻木的凝滞感,但如果将它放在作品语境中分析,可以感受到父母亲满腔的愤懑与悲痛,这种机械是对强烈情感竭力控制的外在表现。

形成画面视觉张力的倾斜性,除了上述简单的倾斜,还有一种稍微复杂一些的倾斜:楔状图形。阿恩海姆认为,楔状图形所具有的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动力特征。[5]比如,火焰的外缘呈圆锥形或尖锐性,似乎可以将空气刺破,根据亚里斯多德的观点,火焰的形状最能体现生命力,因为这个形状最易于表现运动。[6]文学作品的画面也常用楔状图形来呈现视觉动力特性。莫言《蛙》中的几个场景描写:
姑姑右手??腰,左手拇指、小指、无名指蜷曲,食指和中指并拢

莫言《蛙》的画面视觉动力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