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梭伦的诗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请回答:(1)材料一是梭伦改革的内容,请概括归纳改革涉及哪几个方面?是如何规定的?(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有何特征?体现了梭伦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3)梭伦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有何影响?答案(1)涉及等级划分、公民大会职权及官吏任免、对待工商业的态度。规定:以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由公民大会产生或罢免官吏;鼓励工商业发展。(2)特征:节制、折中、公平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侧重点:缓和社会矛盾,振兴雅典城邦。(3)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梭伦材料二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500斗级年收入500斗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担任骑兵的公民,年收入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双牛级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斗,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雇工级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1)梭伦调节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就梭伦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并赋予不同权利的做法简要评价。(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并由此分析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答案(1)指导思想:建立相对公平的社会秩序。(2)措施: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评价:按财产相对于按出身来享有权利和参与管理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3)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主要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转。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请回答:(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答案(1)赞扬态度。(2)与什伍制度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3)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民,按其军功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分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