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铲除“抱团腐败”滋生的土壤 5.12.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莅铲除“抱团腐败”滋生的土壤肁姜赟2014年05月12日04:49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原标题:铲除“抱团腐败”滋生的土壤(人民时评)防范“抱团腐败”,必须以制度清除细菌病毒、增强免疫力,破除非法利益同盟日前,江西萍乡市检察机关披露,在当地一个工业园建设的征地拆迁过程中,园区、镇、村三级干部合谋虚报征地面积,竟将原本不到9亩的征地面积虚报为100多亩,套取征地补偿款90多万元。不同层级干部联手作案“弄点钱花花”,折射的是“抱团腐败”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案,在移民安置、扶贫开发、农田水利等领域,在交通道路、工程建设、医药采购等方面,也屡有曝出。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就指出,腐败主体从个体向团伙化蔓延,窝案串案较严重,成为贪腐发展的新走向。中央纪委研究室在分析反腐新挑战时指出:有的地方长期存在团伙性的腐败活动,涉案人数很多,活动范围很大。面对“抱团腐败”,必须引起深切反思和深刻追问。集体腐败何以畅通无阻?相互制衡的权力分工缘何演化成沆瀣一气的攻守同盟、同恶相济?是什么让内部监督失效、外部监督难以介入?检察机关披露的萍乡案件细节,反映出其中病灶。首先,权力过度集中是关键因素。比如,在不少农村地区,如何使用集体土地等村务决策权,集中在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等少数人手中,“一言堂”现象较为普遍。面对利诱拉拢,一旦手握权力者意志不坚定,很容易拉亲信、压异议,许诺利益,让“贪腐令”通行无阻。其次,利益成链,制衡失守。以萍乡三级干部腐败案为例,征地补偿工作程序复杂,从丈量、动迁、许可、评估、鉴证到财务,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本应相互配合、相互制衡。但是,面对“熟人社会”,身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小圈子”,一旦意志薄弱、自警自律意识缺乏,这种分工协作的权力运行状态很容易异化。不同关口的把关人或是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或是抱着“不同流则可能逆向淘汰”的心理,让贪腐成了“自己人”的标准、互相放心的黏合剂,相互勾结、联手合谋的非法利益共同体由此催生。细究缘由,每一起“抱团腐败”的背后,都有着暗箱操作、监督失效的事实。信息不公开、操作不透明,为一些村镇干部搞“围墙政治”提供了便利。征地丈量半明半暗,签订协议偷偷摸摸,分配补偿款项遮遮掩掩,资金流向不清不楚,即使一些村民隐约知情,或苦于维权渠道不畅,或慑于“村霸”权势,也是敢怒不敢言。当上级监督失之于盲、同级监督失之于软,当信息缺乏认真核实、相关复核程序缺损,监管就在实践中沦为“马其诺防线”,一些权力看似不大的村官、小科长,也有机会沆瀣一气,变成“大贪”“大腐”。如果不改变上述腐败生态,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腐败高发领域“前腐后继”的现象势必难以遏制,“窝案”“串案”的出现将对群众利益造成更大损害,给基层社会稳定带来更多风险。此类案件往往涉案人数多,活动量大,相互勾结,腐败分子深知“一损俱损”,采取攻守同盟,甚至个别领导为维护地方安定的假象还故意掩盖、刻意袒护,导致这些案子迟迟未能发现。一旦发现,后果已经非常严重。早在今年初,中央纪委在持续强势反腐的行动中,特别提出“一案双查”“分解

铲除“抱团腐败”滋生的土壤 5.1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看花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