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矿床基本特征成矿标志找矿远景淮北地区一、矿床基本特征 1、与中性侵入岩有关的铁(铜)矿床受北北东向构造一岩浆带、东西向构造一岩浆带控制,淮北地区铁(铜)矿矿床,主要分布在中朝准地台鲁西隆起区边缘相对坳陷褶皱带的萧一宿褶皱束内,少部分分布在鲁西隆起南缘蚌埠台穹。①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早期含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闪长岩。岩性特征:浅灰绿色,斑状结构,与铁矿关系密切的含石英闪长玢岩斑晶为普通角闪石15%,中性斜长石10%。基质为中性斜长石等;与铁(铜)关系密切含石英闪长玢岩斑晶为中性斜长石30%,普通角闪石18%,石英5%及少量黑云母。基质为中性斜长35%,普通角闪石4%。化学成分特征:与代里及中国闪长岩对比,S1O2偏高,S、Q值偏大,b值偏小。侵入时代同位素绝对年龄测定146百万年。②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主要呈似层状,沿碳酸盐岩层间破碎(剥离)带或层间断裂破碎带侵入,往往呈多层次出现,从而造成矿体亦呈多层次出现。③成矿围岩主要为中上寒武统和下奥陶统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膏溶角砾状灰岩(或白云质灰岩)和含膏白云质灰岩等。④矿化类型比较简单。根据成矿元素组合特征,又可分为:单一的铁矿床(王场、徐楼、邹楼、殷庄、吴窑、双顶山铁矿)和铁(铜)矿床(前常、陈庄、刘楼、秦楼)。铁矿石以高硫低磷的自熔性一半自熔性富矿石为主,TFe≥45%,矿石中含钴普遍较高(%以上),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可综合利用。在铁(铜)矿床中,除主要为铁矿体外,尚有铁铜矿体和单独的铜矿体出现。%,伴生的金、银、钴可以综合利用。⑤围岩蚀变:近矿闪长岩、闪长玢岩碱质交代作用强烈,褪色退磁现象明显,为无磁—微磁性岩石。在以磁铁矿化为主的铁矿床中,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钠长石化;与岩体接触的碳酸盐岩具矽卡岩化及热液蚀变蛇纹石化、绿泥石化等。以钙镁质矽卡岩为主,其矿物组合主要为透辉石、蛇纹石、阳起石、透闪石等。在铁(铜)矿床中,除强烈的钠长石化,钾长石化亦较强烈。钾化与铜矿关系密切,以镁质矽卡岩为主。此外,近矿围岩中亦常有比较强烈的矽卡岩化,形成内矽卡岩。 2、与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铁矿床主要分布在淮北地区的萧县西北部(旗杆楼铁矿)。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其次为微粒白岗岩、闪长岩、闪长玢岩、辉绿岩、煌斑岩等。前者为主岩体,其余为岩脉。二长花岗岩岩性特征:肉红色,细~粗不等粒花岗结构、文象结构、镶嵌结构等。付矿物为榍石、磷灰石、磁铁矿,三者含量在3%左右。化学成分特征:与代里及中国花岗岩对比Fe2O3FeO、K2O+Na2O值偏高,Fe2O3+FeO+MgO偏低,对形成铁矿有利。侵入时代同位索绝对年龄测定为108百万年(中白垩世)相当于燕山晚期。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呈小岩株产出。成矿围岩主要为奥陶系下统萧县组白云质灰岩、灰质自云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多呈角砾状)等。矿体呈透镜状、薄板状产于岩体与围岩呈缓倾不整合接触带内。矿化类型简单,以磁铁矿化为主,矿石主要为高硫富矿、高硫贫矿,平均TFe:%,S:%。伴生矿化以轻稀元素强烈,主要呈钙褐帘石出现,在高硫富铁、%,%,%。围岩蚀变:近矿岩体岩石具强烈钠化及褪色现象,为无磁一微磁性岩石。与岩体接触的碳
矽卡岩型矿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