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教育硕士薛智颖【内容提要】“课外作业”是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和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增强,我们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语文作业模式。针对传统的中学语文作业布置中主要存在的几种问题,笔者对初中语文作业的布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布置一些技能类的作业;(二)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一些情感教育类的作业;(四)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五)布置一些关注生活的作业【关键词】技能类针对性情感教育兴趣关注生活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获得知识的首要途径,而且也不能忽视“课外作业”的重要性。语文成绩的提高,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不能与做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精心设计“课外作业”也是非常必要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生命和活力,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另外中学阶段,随着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增强,我们教师也必须不断产生一些新的理念。对于学生的作业,尤其要注意不断变化。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涵盖面非常广的学科,也是非常有趣的学科。如果我们再一味的布置传统的乏味的语文作业,往往会打消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阻碍学生的发展。针对传统中学语文作业布置中主要存在的几种问题,笔者提如下几点建议:布置一些技能类的作业当前有许多语文老师喜欢布置颇多的无计划的抄写作业,虽然能够使学生对于某些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牢记,但在无形中却阻碍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可发展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并不是把学生们教化成背诵抄写的机器,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项技能。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合理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性作业。例如,我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这篇文章,要求读准、读通、读懂。学生在这一要求之下,自己查字典,翻阅资料。教完这一课,我要求学生做以下三个作业:1、回去请家长讲述一个中国被侵略的故事。2、写出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3、学生们在课上交流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们经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除了在上课时的引导之外,在课后也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在教完朱自清的《春》之后,我将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等美文刊印出来,作为课后的口头作业让学生阅读欣赏,使学生了解“美文”这一概念;讲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又将鲁迅的《朝花夕拾》介绍给大家,要求学生课后作为欣赏作业阅读,使学生对鲁迅的散文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讲到余秋雨的《信客》,我又将他的文化大散文和《文化苦旅》介绍给同学们,让他们课后阅读,汲取精神的食粮。通过这些努力,学生们对于各个作家的作品都能有所了解,并在无形中提高了文学素养。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传统语文教学“一刀切”的情况比较严重,老师布置作业全班一个模式,要求一样,内容一样。这就导致某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完成相应任务,一些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又觉得没有发挥的空间。人们常说:“十指伸出有长短。”更何况是五十多个
对中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几点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