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业经济学12 农业发展.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二章农业发展
传统农业的改造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与发展战略
1
第一节传统农业的改造
一、传统农业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它们之间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而具有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是由生产工具、劳动者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力各要素的配置方式不同而表现出来的。
2
第一节传统农业的改造
原始农业是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工具出现以前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以石器、棍棒为生产工具,以传统的直接经验为生产技术,只能够利用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只是从土地上掠夺物质和能量,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人为循环。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自给自足,缺少社会分工。
原始农业的突出贡献是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实现了采集向种植业、狩猎向畜牧业的转变。
3
第一节传统农业的改造
传统农业是指开始于石器时代末期和铁器时代初期,并且在发达国家一直延续到18世纪60年代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是在原始采集农业和游猎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进人定居时代后研发展起来的第一个产业部门。
传统农业是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4
第一节传统农业的改造
传统农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技术停滞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以传统的直接经验技术为基础,使用简陋的铁木农具和人力、畜力以及水力和风力进行生产。
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申,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极其缓慢,农业完全以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
5
第一节传统农业的改造
(2)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
由于技术停滞,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两种途径:
一是扩大耕地面积,形成粗放式耕作。由于地球上可开垦荒地有限,这一方式越来越失去了发挥作用的余地;
二是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劳动投入,形成劳动密集型的精耕细作,但由于技术停滞,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发挥作用,因而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
6
第一节传统农业的改造
(3)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传统农业中,很少有外部生产要素的投入,而所生产的农产品也主要是满足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产品剩余很少,农业生产基本处于自我循环状态。
原始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迫使农民在小块土地上耕作,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基本活动都局限于与世隔绝的村落中,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7
第一节传统农业的改造
二、传统农业中的稀缺资源与其特性
(一)、传统农业中稀缺资源的特性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丰裕资源和稀缺资源并存,丰裕资源的边际生产率往往很低,因而增加农业产出和增加农民收人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稀缺资源的供给。虽然稀缺资源很难确定,但梅尔认为,稀缺资源有着一般性特征:
8
第一节传统农业的改造
,大多数稀缺资源都必须社会性地供给,至少在分配这些资源时要有社会决策,这一点可解释为什么即使农民大体上以最好的方法分配这些资源,其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它们主要依赖于相对丰裕的资源,加上训练有素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9
第一节传统农业的改造
,如新作物品种和肥料的配合使用一样,同时要求对农民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
,由于资源、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差别,这些投人物的生产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农业计划必须以详细的地区性研究为基础。
10

农业经济学12 农业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