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
主讲教师:
车明诚
第六章农业技术进步
第一节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第四节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第一节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征
一、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农业技术进步是指不断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代替落后的农业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技术进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即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第一节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征
狭义的技术进步因考虑的主要是物化形态的技术,因而又叫硬技术进步。按技术进步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技术进化与技术革命两类。
当技术进步表现为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或在原有技术原理或组织原则的范围内发展创造新技术和新的技术体系时,这种技术称为技术进化。
当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变革时,就称其为技术革命。 广义的技术进步,除要考虑硬技术进步外,还要考虑管理水平、决策水平等软技术的进步。软技术进步包括:采用新的方针政策,推行新的经济体制,改善和采用新的决策方法,采用能长期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分配体制和政策,改善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第一节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征
二、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
大量的技术进步是以渐进的形式出现的,即在技术原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无数大小不等的改进使技术本身不断完善带来经济效益提高的技术进步。这种微小技术变化积累的效果,往往比重大的技术变化所产生的作用还要大。
这要求人们在推进技术进步中,不仅要重视重大技术的进步,更要重视渐进性的技术进步。
第一节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征
农业技术进步与整个科技、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多种技术的综合配套,以及其他相关投入因素的支撑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由于某一项科技的进步,可以向其他领域推广转移和渗透扩散,促进其他产业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出现更加协调和全新的局面。
因此,任何一项农业技术进步,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与其他一系列技术及相关因素相互依存,结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共同发挥作用。
第一节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征
农业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是外生的。如工业及城镇的不断崛起,就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和原材料;农业体系以外的大经济系统和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农业的支援和刺激越来越大,其结果就会不断促进农业的技术进步。
第一节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征
①由于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难以控制、调节,不可能持续地保持农业技术进步的最佳环境。因此,只能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内,实现科技进步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化。
②农业技术进步内容的复杂性。只有各种科技进步内容的有效化组合,才能形成较大的社会生产力。
③农业技术结构的复杂性。只有发挥农业技术的综合效应,才能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④各类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必须坚持农业技术应用的生产可行性、先进实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标准,注重农业技术的连锁效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技术进步体系。
第一节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征
农业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指一种技术体系从生成到应用,再到新技术出现而使其淘汰的时间过程;
其二是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
农业经济发展的大量事实证明,当代科技不仅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淘汰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即农业技术进步的周期显著缩短。
第一节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征
三、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
包括良种选育技术的进步、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的进步、土壤改良技术的进步、化肥和平衡施肥技术的进步、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畜禽饲养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技术的进步等。
包括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农用能源的进步、农业基本设施的进步等。
农业经济学6农业技术进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