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实证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实证研究
摘要: 本文构建了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模型。在深入调研宁波市六所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基础上,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应用偏最小二乘通径技术对评价模型中各项子能力与信息素养能力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一是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表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二是高校学生信息能力培养依赖很多条件,其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信息应用方面,其次是信息创新、信息整理和评估方面,最后是信息获取、信息需求与信息伦理方面。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模型偏最小二乘通径技术
一、引言
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可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同时获取、评价、利用信息,并且可以为此进行学习[1]。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已成为职业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重点多集中在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2]-[4]。从已有研究成果看,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完善,不足之处是尚不明确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能力。
本文通过调研宁波市六所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现状,建立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模型。对学生信息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定量研究影响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关键因素。从理论上为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提供科学评价体系,从实践上为信息素养培养提供有益指导。
二、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模型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对信息素养的表述,本文将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确定为从信息需求到信息获取再到信息运用与创新全过程表现出的能力。提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信息需求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整理和评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创新能力和信息伦理能力六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三、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评价模型,将每个可测指标分别转化为调查题目,编制信息素养能力调查问卷。分别在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和宁波大红鹰学院六所高校开展实地调研。问卷发放要均衡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的学生数量。参照,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83份,%。

信息需求能力指能确认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的能力。从以下两方面考查。
(1)信息需求频度
当调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经常需要获取某方面信息时,选择“经常”、“偶尔”和“不需要”的样本比例分别是63%、31%和6%。反映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需要获取各方面信息以处理和解决问题,学生对信息需求的频度较高。
(2)所需信息概括
当调查学生是否能较准确地描述或概括所需信息的性质和大致范围时,选择“完全可以”、“基本可以”和“不能”的样本比例分别是16%、76%和8%。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能明确和概括所需信息,但也存在少数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不强、信息概括不准的情况。

信息获取能力指根据需求,有效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的能力。从以下三方面考查。
(1)获取信息的频度
当调查学生是否经常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时,选择“经常”、“偶尔”和“不是”的样本比例分别是51%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实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6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