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我的“被弱智”和“被嚣张” 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媒体记者,本人的态度历来都是敞开大门,欢迎他们的到来,接受他们的采访。平时也知道记者的工作特点是到处奔波,也知道他们很辛苦,因此,只要记者到了西安,自己一般都不回避、就接待,也乐意与他们交流看法和观点。经常参加学术会议时,与同行交流学术观点,也常常享受着学术交流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学术交流”的英文表达为“AcademicExchange”,实际上,学者们在一起参加学术会议就是在“ShareandExchangeDifferentIdea”。对知识分子来讲,与人分享和交流学术观点就是一种工作、生活和幸福。所以,自己非常愿意与人交流看法,也就毫无顾忌地接受媒体对药家鑫案的采访。 发现媒体最近就药家鑫案报道又多了起来,而且说出来的事情像故事般离奇,也不想一一列举,那样做就显得自己睚眦必报般小气。现在,就仅仅用我接受南方系媒体出现的问题为例,以此与大家一同分享我是如何被这家媒体“弱智”和被“嚣张”了一回。 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受南方系一家媒体采访完后,在校园里遇到我的一位同事,这位同事(也是过去的同学)见到我后,高兴地伸出手来与我握手“祝贺你,官司打赢了!”。我仅仅与他一笑而过,我对记者说:“药家鑫被执行后,我最不愿意听的就是这句缺乏人性的话”。记者问我“为什么?”。我说“这个人命关天的官司不能用输、赢来说,那样就太恐怖和可怕了,用输和赢来评价感觉像是在赌博一样,怎么能以药家鑫的命做赌注,这不是太残酷和冷血了吗?”。我还特意地强调说“我愿意听到的是该案得到了法律的公正评判,因为药家鑫的命毕竟也是爹娘给他的一条命,单单说我赢了官司,我感到有起鸡皮疙瘩般的寒心”。 报道出来后就成了如下的话语(见图),我发现其中有些地方令我哭笑不得和吃惊,他们篡改了我的言语并歪曲我的本意。看后自己不得不与该记者联系,他告诉我是媒体编辑的用意。 媒体文中的“打嘴仗”三个字令我吃惊和气愤,难道我是通过“打嘴仗”将药家鑫的命打的没有了吗?那还有法律吗?我不就成了一个用口水杀了人的人吗?天哪,怎么能用如此语言来糟践我呢?! 以后,有个司法权威媒体就干脆说我是用谣言“绑架司法”了,用意十分明确旨在误导民众。无论怎么试图抹黑张显,但都无法否定药家鑫杀了张妙这一基本事实,理性的民众也明白:法院是根据药家鑫的犯罪事实而量刑的,法官并不是参考张显与一些人打嘴仗的结果。而在高院审判的法庭上,当有人试图提出舆论方面的问题时,法官当庭制止了他们的说辞。南方系的编辑怎么这么“弱智”?实际上,我被他们每每地“弱智”了一回,也被“无人性”了一次。 记者又问我,这件事过后,你还会做代理吗?我说:“我很忙的,打官司很累人的。王辉是我老家同一个村的远亲,老家又与学校新校区距离很近,帮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因为王辉没有文化也需要有人帮忙的。” 媒体报道出来后变成了如下的文字(见图): 看到其中的这句话“这样的事情多了,天天做这个事跟政府斗,累死了。”时,我也与记者通了话,感觉这样做对我影响太坏了。我问他“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呀,我一个人凭什么能与政府斗?这不是自不量力,好比鸡蛋碰石头吗?读者怎么看我,还不认为张显太嚣张了”。 他说:“呵呵,张老师:我是从你的微博中看到你对政府有意见,骂过省政法委。”我说:“那仅仅是我对政法委
理性看待我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