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竞争市场与效率
第二节需求、供给和均衡
第三节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第四节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第五节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第六节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
第一节竞争市场与效率
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主要有(见图):
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一,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必须很小,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三,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五,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

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生产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
其他的一些问题:垄断市场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产品的差别(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广告支出(提高了产品成本)等。
因为大多数环境物品是免费取用的公共物品,没有价格,因此对环境物品存在“市场失灵”。更多的结果是低效率或无效率但是通过为环境物品规定价格或建立市场,就有可能通过竞争市场解决环境问题,并用效率标准判断解决效果。
第二节需求、供给和均衡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欲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到的并常常是强烈的希望、愿望和倾向。它具有无限性、想象性和可塑性。
需要是维持某种生存质量、满足某种生活要求的客观标准。它具体层次性、历史性、客观性。
需求指的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由此可见,由欲望到需要再到需求的演进,体现了人的消费要求由主观状态(欲望)到社会文化状态(需要)再到经济状态(需求)的实现过程。消费欲望是消费要求的心理动力。它的实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制约。就社会文化因素而言,社会经常有其界定需要的标准,包括下限标准(基本生存需要)和平均标准(全民的平均需要标准)。就经济因素而言,消费需求作为欲望的最后实现阶段,体现了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作用下,人们对某些欲望的满足和对其他欲望的压抑。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给。
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要素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0-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