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偷税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摘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良好的纳税环境,诚信的纳税意识,健全的纳税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每个企业应尽的责任。本文结合偷漏税的定义及法律依据,阐述了偷漏税的具体手段,就我国偷漏税的现状引申出在防范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然后就这些现存问题,对如何防范偷漏税发表了一些浅见。【关键词】偷漏税识别防范Enterprisetaxevasionmeansanditsprevention【Abstract】e,,theintegrityoftheconsciousnessofpayingtax,prehensiveconstructionwell-offsociety',,elaboratedthespecificmeansoftaxevasion,,onhowtopreventtaxevasionhaspublishedsomesuperficialview.【KeyWords】taxdodgingdistinguishfromkeepaway目录1、引言 12、偷漏税行为的定义及法律责任 13、企业偷漏税的原因 24、企业偷漏税的主要手段 55、企业偷漏税的防范 ,切实降低办税成本 ,切实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 ,降低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违规 ,提高会计从业能力 ,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 7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7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新征管法) 9致谢 22作者声明 22引言面对全球经济探底环境,以及我国不合理的税收体制,江浙,广东众多企业步履维艰。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更是语出惊人:“不偷税漏税九成企业可能会倒闭”。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建立在税收基础上的。如果离开税收的支持,后果不堪设想。纳税人通过在销售,结算,成本费用,损益和发票等方面偷漏税,对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失严重。因此,研究企业偷漏税的行为,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税收体制,增强纳税意识,协调国家税收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更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2、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法律内容见附录)中明确规定了税务登记,税收征管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为了我国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搭便车”行为概念定义为:从社会的公共产品中获益,且不付出或少付出经济代价,却能够其他全额纳税人享受一样的社会福利和公共产品的行为1。同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偷漏税的行为。即: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1朱鹏:《浅谈“搭便车”行为》,法制与社会:旬刊,
偷税漏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