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读的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书,叫做《这是一本书》。这本书荣获了美国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童书,荣登美国纽约时报儿童畅销书排行榜并盘踞榜首长达六个月之久,现在我们一起来解读这本书。翻开扉页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跨页图片1,这本书里出现了四个角色,包括书,分别是:这是一只老鼠,这是一头驴子,这是一只猴子,这是一本书。整本书基本上就是驴子和猴子的对话,书是其中出现的重要角色和谈论对象,这只小老鼠在全书中就出现了三次说了一句话,基本上就是负责搞笑的可爱小配角,有了它的出现让故事更增加了幽默性。我们来看看这位生活在数码时代的驴子图片2,手里拿着电脑上网,对正在看书的猴子问出了怎样一连串的问题:你怎么向下滚屏,你用它写博客吗?打游戏吗?他能发短信吗?能玩微博吗?能无线上网吗?对于驴子问的无数的问题,有些无奈甚至无奈到无语的猴子只有一个答案——不,不用,不能,这是一本书!后来猴子终于忍不住了,把书递给了驴子。你们看,驴子虽然一边抱怨字太多,一边却还是不自觉地沉迷在故事当中,忘了时间的流逝。最后当猴子问,可以把书还给我了吗?驴子的回答是——不!原来看起来和电脑网络相比什么都不能做的书,却如此有吸引力,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人均阅读纸质书的时间远远小于人均看手机的时间,《这是一本书》对纸质的印刷书籍来说,是令人振奋的阅读宣言。在读完这个充满了幽默可爱与游戏精神的故事后,鼓励我们重拾纸质书的阅读体验。这本书从模式上特别适合小孩来读,这本书的语句简单易懂,而且经常重复着同一句话:这是一本书。整个故事都是以对话来展开的,而对话的大部分都是在进行电脑和书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是电脑的作用是如此丰富,如此强大,所有驴子问到的功能,比如发短信,玩微博,无线上网,发出各种电子邮件,音乐……这些,书都没有。尽管如今电脑功能更加多元,但书更加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一旦拿起书来看,就吸引着读者放不下来。你看这幅图图片3,全书用了一个大跨页给我们展示了,驴子拿起书来看的情形。根本没有交代书的内容,但从驴子头上一直在行走的钟表上我们可以看到,时钟上依次显示的时间是12:05,1::24,5:35,驴子几乎是从12点开始读书,一直读了五个多小时。我们再看驴子看书的表情,尽管线条非常简单但还是能看到驴子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跟着故事情节一直在变换表情,忽喜忽惊。可见在数字时代,要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看书,需要给孩子更多接触优秀的纸质好书的机会,给孩子创造条件去发现阅读故事的乐趣。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这是一本书》也为我们对比展示了书中的文学的语言和电脑时代的网络语言。大家可以看到这一页图片4,这也展示了驴子看到的猴子正在看的书中的一页。左边文字,右边图画,这页上的人物,有郎约翰西尔弗,和吉姆,有语气词“哈哈哈哈”;有动作“点头拔出短剑狂笑”;有表情情绪的细节描写“吓得目瞪口呆”,“脸上掠过一丝笑容”等等。配合右边的图画,一看就很生动吸引人。可是驴子看过之后,他的反应不是感受到了文学语言的细致,而是觉得:字太多了,我来处理一下。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画面图片5,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画面,驴子打开电脑,将刚才那么长,那么丰富生动充满细节刻画的故事,变成了极其简洁的三个字的两人对话:朗说,好好好好……吉姆更省事,干脆直接就用的表情符号。看到这里,我们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网络语言的短平快和符号化的特色,
这是一本书绘本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